清朝皇太极即位后,如何应对明朝?与明和谈,赢得时间,剪除大患

2020-11-02 01:36:23 作者: 清朝皇太极即

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因病逝世。

根据后金政权地贝勒大臣共推制,四贝勒皇太极接受众位兄弟子侄地一致拥戴,成功地登上了后金汗位。

他就是为清朝开国立业的第二代君主——清太宗。

次年,皇太极改年号为天聪。从此,后金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努尔哈赤逝世两个月后的十月,后金政权突然接到明朝宁远巡抚袁崇焕派遣的都司傅有爵、田成和李喇嘛等34人使团前往后金政权的首都——盛京沈阳,来为后金政权老汗努尔哈赤吊丧和祝贺新汗皇太极即位成功。

明朝这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不禁使人感到惊讶。

后金政权与明朝一直处于交战状态,但袁崇焕采取的这一使团行动,表面上的意思无疑是想化干戈为玉帛,向后金政权表示了和好之意。

但袁崇焕真正的意图,是借此机会探听后金政权内部的虚实,想要直接试探后金政权是否有议和的意图。

在袁崇焕的战略思想中,和谈是作为战守的重要辅助手段。

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主,他清楚的了解到袁崇焕的意图,决定顺水推舟,不仅没有冷冰冰地对待这些使臣,还极为热情的招待这些使臣,还特地为他们召开了一次军演,让他们参观八旗兵的雄姿盛容,极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傅有爵一行使团在盛京沈阳呆了整整一个月才返回宁远。

临行前,皇太极还派遣方吉纳、温塔石等七人使团随明使回访明朝,特别是回访宁远巡抚袁崇焕,还为袁崇焕献上貂皮、人参、银两等贵重礼物,另外还有一封皇太极的亲笔信,明确提出明金两国言归于好的议和原则,要求袁崇焕作出肯定的答复,他才能考虑如何说服部下,进行具体设想。

皇太极从一开始就对明金和谈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时时表现他对议和的热心。

而且越到后来,皇太极对明金和谈表现出越来越迫切的心情,不惜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频频向明朝传达他要求停止战争、实行议和的良好愿望。

人们不禁要疑问:一向侵略成性的后金政权,仅仅遭到一次不大不小的宁远失败,为何就一而再地进行求和?皇太极是真想求和,还是假意求和?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争从来都不会因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结束,何况明朝与后金政权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双方已经成为生死仇敌,任何一方都不会自动要求议和,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但是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因为后金政权所处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形势比较糟糕。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后金政权已经占有广大的疆土,与明朝鼎足而立。它的东南方向边界已经到达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北方边界到达嫩江,与蒙古各部落接壤;西方边界到达辽河,与明朝相峙。

后金政权看起来疆域已经很大,但是它面临的局势也很糟糕,因为刚好处于明朝、蒙古、朝鲜三股势力的包围之中。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危险的国际形势。他决定把最强大的明朝当成主要“敌国”,然后把蒙古、朝鲜视为“内顾之忧”,也就是他已经把蒙古、朝鲜看成自己下一步要吞并的对象。

为了摆脱后金政权被包围的险境,他先把都城从极其偏僻的赫图阿拉迁到辽阳城,又从辽阳城再次迁到盛京沈阳。

但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他的继承者皇太极更深刻地看到后金所处的险恶环境。他对自己的兄长代善说:“皇考收服诸国,创立基业,并把它留给了我们。如今,汉人、蒙古、朝鲜四境逼处,都与我对立,而且哪个国家不被我征讨?天下之人谁不在图谋我们呢?所以我们要努力图强,勉勤国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