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在吴门的传播:文徵明父子都曾补书《赤壁赋》

2020-11-02 08:49:50 作者: 苏轼书法在吴

(图四)文徵明用苏轼书风写就的《万岁山》还有两件东坡书迹与文徵明的因缘不得不说。

一是《楚颂帖》。这曾是文徵明受业的书法老师李应祯的收藏。宜兴徐溥与李应祯是同僚,因苏东坡终老于宜兴,徐溥便以搜求乡贤手迹为由,请李应祯將此帖转让给他。本已商定好之事,却因李应祯的突然病故而未能完成交易。于是徐溥就委托他与李应祯共同的朋友文林——即文徵明父亲——代与李家后人交涉,已达成夙愿。当然最终《楚颂帖》成功地转让给了徐溥,但在此过程中,《楚颂帖》得以在文家停留了将近半年之久,这使得文徵明有机会充分地临习、揣摩此帖,当时他还非常年轻,这一经历在他的学苏之路上应是印象深刻的。

(图五)苏轼名作《天际乌云帖》另一件东坡名作《天际乌云帖》(图五)是吴江史鉴家的藏品。史鉴,字明古,殁于弘治丙辰(1496年),其后人不能克守此物,欲寻找买家,而將此帖暂存于文徵明处,以期徐徐图之。没想到这一放就是几十年,其间不少人在文徵明家中观摩过此作,如何良俊、王穉登等,都曾在笔记中大加夸赞。文徵明去世后,文彭、文嘉兄弟承父志,亦坚决维护史家对此作的拥有权。后嘉兴项元汴购得此贴,多半亦承文彭的推荐。在题识中,项氏写明是“

购松陵史氏”。不写“购于”而只写“购”,这微妙的措辞可能是为说明此帖虽已久不在史氏斋中,但所有权仍在史氏。《楚颂帖》、《天际乌云帖》虽然其物权从来都不曾归属于文徵明,但文徵明却有机缘长时间地保管这些作品,故而有时间细加揣摩、临习,其效果完全等同于曾经收藏过。而这些苏帖对于文徵明的学苏之路影响一定是深远的。

(图六)文徵明仿照苏体补书文,题“赤壁赋”及缺损文字共三十六字不过,最能说明文徵明善写苏体的例证,还是他为自家所藏苏轼书《赤壁赋》补书的事情。苏轼亲书其名篇《赤壁赋》只有一件流传至今,现藏于台北故宫,而这件书卷当年就是文徵明的家藏。《赤壁赋》卷传至文徵明时,其卷首已残损,“举酒属客”前的字皆不存,之后又缺两行的上半部。(图六)文徵明仿照苏体补书文,题“赤壁赋”及缺损文字共三十六字。此时在嘉靖戊午年(1558年),文徵明已经八十九岁高龄。卷后有文徵明以极工细的小楷记录此事(图七):

右东坡先生亲书赤壁赋。前缺三行,谨按苏沧浪补自序之例辄亦完之。夫沧浪之书不下素师,而有极愧秕糠之嫌。徵明于东坡无能为役而亦点污其前,愧罪又当何如哉?嘉靖戊午至日,后学文徵明题,时年八十又九。

(图七)文徵明以小楷记录为《赤壁赋》补书一事文徵明说:“我是依循当年苏舜钦为怀素《自叙帖》补书前六行的先例,为此《赤壁赋》补书前三行。但我的字太差,写在卷首简直是玷污了这件名作,所以愧罪万分!” 这段话自是一番谦辞,事实上,我们看到文徵明补书的几行,字形、用笔皆与苏字极相合,就连章法节奏、行款曲直也都还原出来,真是极具苏味!补书是在原作缺失的情况下,用此作者的书体自然地书写出缺失的部分,有时有刻本作参照,大部分情况下是要靠补书者自己依照对原作者深刻地理解和书风掌握,自然书写出来,这要求自然很高,所以敢于给名作补书之人也都绝非凡人,必是一时的大家。苏舜钦是,文徵明也是。

不过更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头。这件苏轼亲书《赤壁赋》后来辗转成为了权相严嵩的藏品,而严嵩倒台,家藏被籍没后,为这批藏品作著录的人竟是文徵明的次子文嘉。文嘉在曾是自家故物的《赤壁赋》条下写道:“

前三行乃家兄补书”,这下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当年是文徵明的长子文彭代替年迈的老父亲补书了苏轼《赤壁赋》的卷首。这虽是点破了一桩代笔的真相,不过人们倒也不会因此就怀疑文徵明书写苏体的水准,反倒是文彭书写苏字的水准籍此展现出来,让人平添一份惊艳。文彭确实有着极高的书法造诣,可惜为盛名而长寿的父亲所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