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浪守御千户所考辨

2020-11-03 19:18:14 作者: 明代古浪守御

(二)历史上的土门镇。《方舆纪要》:“揟次城在卫(庄浪)西北。汉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志》谓之揖次,仍属武威郡。太元十一年,魏安人焦松等迎故凉张天锡之子大豫于揖次,攻拔后凉昌松郡。又元兴初,后凉焦朗据魏安。秃发利鹿孤遣其弟傉檀击灭之。《晋书》以揖次为魏安。《魏书》:“揟次县属昌松郡,后又析置魏安郡;后魏置魏安郡,盖治于揟次。后周郡废,寻并揟次县入昌松。”这就是历史上的土门,先后设置过揟次县和魏安郡。

《晋书·列传》记载:“太宁元年,元帝崩问,骏(张轨之孙张骏)大临三日。会有黄龙见于胥次之嘉泉。”“会”是恰巧的意思;嘉泉为土门镇漪泉水,发源于该镇教场村泉脑。1971年,群众在掏泉时,正好挖出了一丈多长的龙骨。当代的实物正好应证了千年前的记载,一个神秘的光环又给古镇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有待研究者揭开玄妙深奥的秘密。

(三)土门名称的来源。《县志》:“正统三年,改哨马营为土门”不足可信。明代军队都有“哨马营”,是专责巡哨的军营,不是地名,不需要更改。土门镇土门村罗汉楼东侧的《大明碑》中有“……新边扒沙、土门二处新务戌军”记载。这个碑立于万历二十八年,是出现土门名称的最早原始记录。前后两个“新”字,说明既是新边、又才开始屯田。在此之前,土门地处元、明两个阵营的战争前沿,明王朝统治270多年,230年就处于相持和战争状态。明正德时期,大靖、土门一度被北元残余侵占;嘉靖至万历时,大靖又遭沦陷。这种局面下,民众逃散无几,为什么改哨马营为土门,没有史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