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见母、介子推割肉、豫让刺赵襄子等古代春秋典故情义感人

2020-11-04 22:31:25 作者: 掘地见母、介

春秋诸侯中以仁义享誉的便是宋襄公兹甫,兹甫是宋桓公的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却在宋桓公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说: “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 “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义吗?我再仁义,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礼法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宋襄公封目夷为相。齐桓公知宋襄公仁义,便把齐太子昭托付给他。

后来齐桓公病重,齐国发生五公子之乱,齐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仁义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宋襄公参加诸侯大会,以仁义盟主自居,引起楚成王不满,目夷劝他说要带上军队,宋襄公说: “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怎能不守信用呢?”

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被楚成王抓走拘禁,后在鲁僖公调停下,宋襄公才得以被释放回国。在泓水之战中,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

目夷说: “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 “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 “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说: “等他们列好阵地。”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 "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宋襄公兵败受伤后,晋流亡公子重耳经过宋国,宋襄公送给重耳八十匹马以礼相待。宋国本是殷商故地,民风血脉里也有殷商习俗的延续,宋国是爵位最高的公国,宋襄公继承先辈仁德,仁义有信,极具贵族精神。

重耳

虽然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乱悠悠,但春秋多义士慷且悲歌慨而赴死。追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的介子推,在逃亡途中重耳饿得快晕过去的时候,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而在重耳回国登上君位后,介子推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不艳羡功名利禄,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不肯受赏,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

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 “悲哉足下。”

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介子推之义最本真,无关利益,于君王他讲“义”,于平民黔首他也一样会讲究“义”。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将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不准生火吃冷饭。后来,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而晋文公重耳,却是被活埋而死,史记记载重耳死的第二天就被钉入棺材,要抬到曲沃安葬。送葬的途中,棺材里居然有像牛一样的声音发出!应该是被人堵住了嘴后,垂死挣扎发出来的,更奇怪的是,声音发出后竟然没有人打开棺材看看是什么情况,还加速前往曲沃,当天下葬。“齐桓晋文”并称的齐桓公更是被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