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
豫让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很受智伯瑶重用,得到智伯瑶的礼遇,豫让心存感激。后来,“三家分晋” 智伯瑶身死家灭,他的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豫让改名换姓,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变身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然后去赵襄子家做厕所维修工,寻找机会刺杀赵襄子为智伯瑶报仇。某日,赵襄子去上厕所,眼看就要进入攻击范围,突然赵襄子觉得“心悸”。
他下令搜查厕所,抓住了怀揣利刃的豫让,赵襄子弄清楚了豫让的身份,感佩他的忠义,放了他。这并没有阻止豫让的复仇之心,他用油漆涂身,使全身皮肤溃烂,又剃掉胡须和眉毛,吞吃木炭,使嗓子完全变哑,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
伪装后的豫让,躲在一座桥下等赵襄子路过而行刺,这一天,赵襄子来了,马嘶叫不前。于是让人下桥搜查,果真找到了豫让。赵襄子很生气,他责问豫让: “你以前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智伯瑶杀了他俩,你为什么不替他俩报仇,一味跟我过不去?”
豫让说: “范氏和中行氏把我当一般人对待,我也就只能用一般人的待遇回报他们,智伯不一样,他待我以国士之礼,那我就得像国士一样回报他。士为知己者死!”
面对赵襄子的好言相劝,豫让拒绝了投靠,他跟赵襄子要了一件他本人的衣服,以剑刺衣,表示替智伯杀了赵襄子,然后大叫: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挥剑自杀!豫让只能以刺衣回报智伯的恩情,以自杀回报赵襄子的宽容。豫让之义最感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士为知己者死,他诠释了“义”高于生命的价值。
“二桃杀三士”彰显君子大义,齐景公账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武艺高强、勇气盖世、战功彪炳,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但也因此恃功而骄,上大夫晏婴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婴谋划伺机杀掉这三人。
一日,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齐景公、鲁昭公、晏婴、鲁国大夫叔孙婼四人坐在堂上,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员大将佩剑立于堂下。晏婴亲自摘了六个桃子请众人享用,请齐景公和鲁昭公各拿一个,齐景公说: “桃子不错,叔孙大夫当吃一个!”
叔孙婼谦让道: “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
齐景公: “二位休要退让,各食一个!”
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 “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
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 “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桃吗?”
晏婴说: “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当然可以。”
公孙接拿起桃子就吃,十分得意。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 “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
齐景公说: “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
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 “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
晏婴忙说: “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
田开疆手按剑柄,气呼呼地说: “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