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记忆
说到炕,想必大多人都会想到《乡村爱情》里,东北的大火炕,那家伙,冬天老暖和了。实际上,在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地区,自己家的炕并不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温暖,或者,那么的大!因为地域的差异性,窑洞里的炕和平房里的炕就不太一样了。
在我国的古老文化中,我们常常说,南拳北腿,南米北面,南床北炕,这里说到的炕,其实就是土炕。在北方的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在21世纪之前,北方的炕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里几乎每一家都是炕,每当到了黄昏,每家每户都会冒出一缕青烟,远远望去,祥和安静。
小时候起床的时候,常常会闻到一股子的土味,加上父亲正在地上点火烧炕,那些灰尘飞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每当此时,总会打开窗户,让这些漏在家里的烟跑出去,可是一阵阵的冷风吹进来,让我不得已又钻进去暖和的被窝。
直到前几年,我家的土炕因为翻盖房子才被挖开,里面除了尘封了几十年的黑油外,还有老鼠的盗洞以及老人藏在里面的古书,尽管如此,这炕还是被淘汰了,随着北方人家暖气的普及,炕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温暖的归属,毕竟比起来干净卫生的床和暖气,炕终究是不适用了。
土炕结构
很多城市的人可能都没有见过炕,纵然是见过,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结构,实际上,土炕的结构非常简单,古代的劳动人们认为,土可以吸热,并且可以保持热量不被快速散去。所以在古老的土炕中,会有厚厚的一层土铺在下面,并用工具夯实,在上面用砖头铺上类似迷宫的过道。
这是为了让热量沿着通道走,然后烟通过烟囱排出。在砖的上面,通常会铺上一大块的石板,用来当“炕面”,平整稳重,毕竟在以前,一个大炕是可以让一家人睡觉的。炕面铺好以后,就在炕的最外面做上“炕沿”,类似于我们的“床头”,看起来非常地实用,最后在炕的里面,画上“炕围”。
这些做完以后,土炕就做好了,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其实还应该有一个方桌,放在炕的正中间,这是冬天就餐的标配。如此看来,炕其实是类似于“锅”一样的原理,下面是火的热气,然后将炕加热,所以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农村都有说法,炕不能烧得太热,太热了烫身体,也不能太凉,太凉了没感觉。
土炕文化
炕的文化源远流长,说起来炕,想必每一个老人都记忆犹新。炕是孩子们趴在上面做作业的地方,炕是老母鸡孵小鸡的地方,炕是母亲蒸馒头发面的地方,炕是洗完衣服晾干衣服的地方,炕是孩子们烤土豆的地方,炕是过年围着打扑克的地方。
在老人的眼里,炕是几辈子的人从出生到终老的地方,所以它所承载的含义往往更加深刻,在农村,往往有一个画匠,专门给村里的石楼画壁面,谁家盘炕了,就给画炕围画,谁家死人了,就去画棺材画,二十四孝图,四郎探母,鹤鹿齐鸣等等,栩栩如生。在这些默默付出的石匠眼里,炕代表了古老人们对炕的一种寄托,辛苦忙碌了一天,疲惫的身体和疲惫的心灵,可能只有温暖的炕才能理解。
炕更是团圆的象征,在我国古代,特别是东北地区,每当过年或者团聚的时候,往往会在上面摆着一个小方桌,母亲和归家的孩子们聊聊天,讲讲在外受的委屈,讲讲人间的苦辣酸甜,等吃完饭,母亲就在灯下给孩子织一件御寒的衣服,这样一个大炕足以一家人睡觉,那是孩子和家人最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