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乱(六章)刘恒并未将贾谊当弃子,将其贬谪长沙是为了保护

2020-11-17 22:31:17 作者: 文景之乱(六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得名士,虽然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但对西汉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天纵奇才,受到历朝历代名家的推崇,就连宋朝文豪苏东坡都称其为"王佐之才"。可是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波折,一生的抱负还没来得及展开,便匆匆离世。汉文帝刘恒非常欣赏贾谊,对其才华推崇备至,但却没有将其列为朝廷重臣。贾谊在朝期间向刘恒提出了很多治国良策,但大多都石沉大海,并没有被朝廷采纳。以至于很多人谈到贾谊时,都对他没有被重用而感到遗憾,认为刘恒错过了最好的人才,是他执政时最大的损失之一。

贾谊的才华得到了历朝历代名士的公认,可以说是西汉自汉初三杰之后最有远见的战略大师。他向朝廷提出的各种治国建议,虽然未被采用,但在后来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西汉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的治国策略,几乎就是照着贾谊的战略规划在实施,最终将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了第一个巅峰。因此,刘恒对贾谊的任用是充满争议的,尤其是在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刘恒屈服于刘氏诸侯王和开国元勋集团的压力,将贾谊作为弃子,所以才使得这位天才英年早逝。

这种说法在不少的史书和文人笔记中都有提到,很多古代名人也以此盖棺定论。可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也是比较偏颇的。刘恒没有重用贾谊是事实,也的确受到了刘氏诸侯王和开国元勋集团的压力,但说他将贾谊作为弃子就太过了。实际上在当时的大臣之中,刘恒最看重的就是贾谊,并且给予了其超越其职位的礼遇。他没有正面接纳贾谊上书朝廷的建议,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他故意迫害贾谊,更不会将其当做弃子。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保护贾谊。

从刘恒的行为上看,他推崇贾谊的态度非常明显,甚至一度想将贾谊任命为公卿。贾谊在当时出了名的天才,还不足二十岁就辅佐河南郡守吴公将辖区治理的井井有条,被评为天下第一。刘恒将吴公提拔到京城当廷尉,吴公便向刘恒推荐了贾谊,于是贾谊被任命为博士。当时他年仅二十一岁,是朝廷所有博士中最年轻的。而且刘恒对贾谊多次破格提拔,不到一年内就将其升任太中大夫。从这些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刘恒对贾谊是非常看重的,而且把他当做心腹培养。而当上太中大夫后,贾谊也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贾谊向朝廷上书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礼乐制度,二是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三是围绕匈奴入侵和诸侯王问题的建议。其中前两项是在被贬谪到长沙王太傅之前所提出的,后一项是重新回到朝廷后上书的。这些建议在当时大多没有被采纳,但事后却对西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贾谊去世后,这些建议都逐渐被实行,西汉也开始变得强盛,最终走向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巅峰。从后来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对这些策略的实施来看,很显然他们是不反对贾谊策略的。而当时刘恒没有立刻采纳,其实是因为历史环境所造成的限制。

首先,从礼乐制度来看,贾谊的建议很明显是正确的。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礼仪,很多现代人对其有误解,实际上是规定国家的基础法律制度。贾谊师从荀子的弟子张苍,学术方面有着很多法家的印记。他提倡重建礼乐制度,就是为了建立完备的汉朝制度,以替代西汉初年延续的秦朝制度。这不仅仅是礼仪、穿着等方面的,更多的是对诸侯和勋贵阶层的管理。虽然这个建议没有被立刻采纳,但刘恒也在后来的执政中逐渐施行。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这个制度也被建立起来,完全替代了秦制。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