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立下大功,却成为大明唯一被传首九边的文官—熊廷弼

2020-11-18 01:37:50 作者: 为国立下大功

从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文官的势力逐渐扩大。尤其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在朝中和军中的勋贵势力几乎是被扫除一空。从此文官集团开始一家独大,地位开始变得尊崇无比,受到朝廷的种种优待,哪怕犯下大错也不过是贬官罢黜。

但是惟有一人除外,此人作为进士出身的高级文官,却成为了大明二百年来唯一一个遭受传首九边这种残酷刑罚的人。若此人是大奸大恶之徒倒也能说得过去,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此人是个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他就是熊廷弼。

对于传首九边这个刑罚,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简单说一下。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基后,将首都迁往北京,为了防备北方的蒙古人,朱棣在北方边境设了“九镇”,分别派兵驻守。

而明朝的万里长城,东起丹东,西至嘉峪关,分为九个区域管辖,于是又称为“九边”,如此“九边九镇”构成了明朝的塞北防御体系。

明白了“九边”,也就知道了“传首九边”的含义,那就是罪犯被斩首后,其首级被朝廷派人拿着到这九处边关示众,以警告众人。斩首示众以来本就是极其残忍的刑罚了,而传首九边则是让人尸首分离不能全尸下葬,这种刑罚极其残忍

而终明朝二百多年,唯一受到这种刑罚的人,就是在辽东抵抗后金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熊廷弼。那么,熊廷弼究竟犯了什么大错,让皇帝如此痛恨他,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

熊廷弼(1569-1625),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人,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则高中进士,被授予保定推官。

当时的官场贪污成风,衙门的官员和豪强勾结草菅人命。熊廷弼上任后,亲自审案,明断冤假错案一百五十余起,被当时的巡抚汪应蛟誉为“全国理官第一”,被提拔为工部主事,进入中央为官。

在当时的朝廷中,东林党人占据舆论主导地位,正在和齐楚浙三党进行激烈的党争。而江夏人出身的熊廷弼自然偏向楚党。

而且熊廷弼此人性情刚直,厌恶夸夸其谈之人,所以在中枢任官期间,熊廷弼屡屡与东林党为难,所以很快被罢官,后来楚党得势,熊廷弼才又被启用为御史。

万历三十六年年巡抚赵揖与总兵官李成梁弃宽奠新疆八百里,迁徙民众六万家于内地。给事中宋一韩弹劾了李赵二人。明朝中央派熊廷弼以巡按御史的身份去调查此事。

熊廷弼到辽东后,经过深入的考察,已详尽掌握了辽东的军事形势。他上书朝廷对辽东军事政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当时明朝在辽东受到三股大的势力的侵扰,西边的漠南蒙古、东边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正北方的北关海西女真。他指出“此辽东三面虏也,面面环绕,如处重围。”

明朝中前期一直把蒙古视为最大的敌人。在对北方的防御思想中,明政府一直是联合女真部对付蒙古,即所谓的“以东夷制西虏”。

而熊廷弼在考察完辽东后,上书朝廷分析辽东三股强敌为明朝的危害程度,认为女真人的威胁远远超过蒙古。“人皆为河西危,而臣独为河东危,何也,西虏虽强盛,然所欲不过抢掠财物,而止无远志。而东虏城郭、田庐、饮食、性情与辽同,所志在我土地也。”

在熊廷弼看来,蒙古志在抢掠财物,而女真志在侵占土地和人民,蒙古不知内地虚实,建州女真熟知内地实情,因此建州女真对明朝的威胁最大。后来历史发展确如其所预料。

而李成梁所抛弃的土地正是被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所占据,努尔哈赤得到这一膏腆之地,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了军粮,获得长足发展,为进攻抚顺、辽阳、沈阳等做好了充分准备。

因此,熊廷弼上书朝廷,历数李成梁八大罪状,请求严惩李成梁等人。并且向朝廷陈述努尔哈赤的野心和危害,请求朝廷联络海西女真,利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让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互相攻伐,削弱努尔哈赤的力量。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