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杨炯为何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2020-11-19 12:07:07 作者: 初唐四杰王杨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初,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唐高宗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以文词齐名,被称为王杨卢骆,得了个”四杰“的称号,而杨炯似乎对这种排名很不以为然,他曾对别人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而且这种说法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比如崔融说:“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张说也说:“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崔融和张说和初唐四杰所处的时代差不了多少年,而且他们也都是博学之人,从这里来看,杨炯的这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应该说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而且,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后世也的确只要集中在两种说法,一为:王杨卢骆,这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杨王卢骆。

从这两种说法看来,王勃和杨炯之间还真的是难分高下,文词的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而骆宾王排在最后似乎没有任何异议的。

有意思的是,根据他们的出生年月看来,这种排名恰好是反过来的。王勃和杨炯应该都出生于650年,而卢照邻的出生日期虽然不见记载,但根据很多人的推断,他应当出生于630年到640年之间,而骆宾王则出生于619年.

虽然他们出生的时间跨越较大,但他们的活跃时间都集中在唐高宗时期。骆宾王出生时间最早,受之前文风的影响最重,因此在文词改革方面略低于另外三人,排在最后倒也没有什么。而杨炯之所以发出“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正如唐朝宰相张说所说,所谓的愧在卢照邻之前只是杨炯的自谦之语。

就文词而言,这里的文词包括骈文、赋和诗,王勃、杨炯和卢照邻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王勃和杨炯很明显是更胜一筹,即便如此,杨炯还是更喜欢卢照邻,这种喜欢其实掺杂了很多别的感情在里面,比如对长者的敬重之情以及对卢照邻悲惨境遇的同情等等。

卢照邻比杨炯大了十到二十岁,而且卢照邻本身就是在文坛上的影响很大,《旧唐书》记载:“(卢照邻)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杨炯作为一个后辈自然对卢照邻比较尊重,而且卢照邻的一生确实比较悲剧,虽然初唐四杰的一生都很悲剧,但卢照邻似乎是最悲剧的一个。

基于这样的事实,杨炯对卢照邻的感情就更加复杂了,在四杰的排名上,杨炯对于卢照邻在他后面的事实,自然会认为比较惭愧,这是一种自谦,那么,卢照邻的悲剧是怎样的呢?

《旧唐书》对卢照邻的记载比较简略,他出自范阳卢氏远支,年纪轻轻就在文坛上有了不错的名声,后来得邓王李元裕的看重,成为邓王府的典签,跟随李元裕辗转各地为官,他的很多作品也是这一时期完成的。

但后来的卢照邻得了风疾,不得不辞官隐居,但即便如此,病痛还是折磨的他痛苦不堪,即便拜药王孙思邈为师,也没有让他痊愈,以至于“沉痼挛废,不堪其苦,尝与亲属别,遂自投颍水而死。”

很难想象,该是怎样的痛苦,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如果说杨炯对卢照邻很是敬重,甚至甘愿排名在他之后,那么杨炯对王勃就是看不惯了,倒不是说看不惯王勃的文才,实际上杨炯很推崇王勃的文才,他在为王勃的文集写序的时候,曾这样说过:“(王勃)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所以说,王勃的文才,杨炯是服气的,但两人年纪相仿,是真正的同龄人,文人之间难免有互相看不惯的习气,在这一点上,杨炯也不例外,况且“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