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才子,忠厚老实的蔡邕为何惨死在王允手下

2020-11-19 18:30:18 作者: 末世才子,忠

三国年间,有那么父女二人,父亲三世忠良,却被董卓招至麾下,一生多次蒙冤,而最后冤死王允之手,女儿外嫁匈奴,后来被曹操接回,如今已经成为王者荣耀里最令人厌烦的英雄之一。这一家子便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蔡邕和他的女儿蔡文姬。

古典名剧《琵琶记》写的是,有一书生,进京赶考时被招为驸马,后来父母老死,寒贫之妻在邻里的帮助下进京寻夫,换的浪子回头,夫妻团聚的故事。

而这个书生的名字蔡伯喈,便取自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

蔡邕

蔡邕字伯喈,家中几代为官,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在朝为官的时候,正赶上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他便说自己宁死不食奸臣的俸禄,毅然辞官归隐了。

而到蔡邕这一代,先祖的声明也很好的遗传了下来。

蔡邕最开始以孝顺和博学闻名乡里,而后来汉桓帝时期,朝中的中常侍徐璜等人擅权乱政,为了讨好桓帝,这几人听说采用琴弹得好,便就向皇帝举荐蔡邕。

蔡邕不得已,只能启程上路,走到半路便说自己重病缠身,又回家了。

蔡邕

汉灵帝建宁三年,在家闲居的蔡邕又被朝廷征召,到司徒桥玄的府中为官,著书释文,卓有成绩,后经灵帝批准,蔡邕将自己修订之后的书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外,供天下学子瞻仰。

也就相当于,天下的教材全是他编撰的。

若是一直如此,便也就好了。

文官进言的时候,除了要警惕是否会触怒皇上之外,还应该考虑自己在朝堂上是否得罪同僚。

而蔡邕显然就没考虑这个事情,他多次上书劝谏皇上,在朝廷树敌众多。正赶上天象有异,灾荒四起,蔡邕又上书说灾荒是朝中风气不正的原因,并且列了一些人,建议皇上罢免他们。

但是他也没想到,自己为了保险起见,在上书的末尾写的"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倒直接应验在了自己身上。

灵帝看完奏章之后,起身如厕,宦官曹节在后面偷偷看见了名册,便将这名册泄露了出去,致使名册上的所有人都憎恨蔡邕,纷纷开始计划打击报复。

当你得罪了所有人的时候,正确和错误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皇上永远都不可能为了一个臣子而让满朝文武没法做人。

于是蔡邕便被废黜,判了斩首弃市,时年四十六岁。

若是蔡邕就这么死了,那便没有后来的董卓和王允什么事了。

再不济的人,总还是有几个朋友的,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便上书请求皇上撤销了死罪,改为髡刑,也就是剃光头发,发配到朔方。

半路上却又起风波,之前被蔡邕弹劾的阳球觉得蔡邕不死自己这口恶气便出不去,遂收买刺客前来刺杀蔡邕,但是这刺客呢,被蔡邕的正义所感化,没能下手,蔡邕也逃出生天。

蔡邕像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

董卓素闻蔡邕大名,便派人去征召他。此时董卓的威名已经闻于四海,蔡邕也知道这人此时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为人暴戾无度,实为汉贼,所以也推脱说自己有病不能去。

董卓大怒,说自己有杀人灭族的权力,蔡邕名气再大也不过是一时的事,自己想杀他易如反掌。

蔡邕不得已,便只能任职代理祭酒,三天之内,遍历三台,留在朝廷为侍中。

初平元年,蔡邕拜了中郎将,跟着汉献帝前往长安。董卓的宾客们为了讨好董卓,想让董卓按照当年姜太公的称呼,号为尚父。

董卓

古代称号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用先贤的称号,德不配位的话一定会被天下耻笑便和董卓说如今您虽然威望颇高,但是比之兴周伐商的姜子牙怕是还不够,等到关东平定皇上返京之后再商议也不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