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没有其事,罗贯中高超的移花接木罢了

2020-11-20 00:48:59 作者: 诸葛亮草船借

《三国演义》中,智慧计谋最为出色的当属诸葛亮了。

即使有司马懿这个劲敌,也能看出他面对诸葛亮是明显落于下风的。

不论是三分天下的远见卓识,还是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骂死王朗……

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远超众人的机变和口才。

人们对许多有关诸葛亮的事情都津津乐道。

但很可惜,其中有不少事件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虚构的或者移花接木,按在诸葛亮头上的。

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典型的情节就属于无中生有的。

关于这一情节,《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的:

孙刘联军共抗曹操,诸葛亮作为刘备一方的代表在东吴出谋划策。

东吴大都督周瑜嫉贤妒能,就想找借口除掉诸葛亮,为东吴免除后患。

周瑜给诸葛亮提出了一个不肯能完成的任务: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否则军法处置。

诸葛亮不仅马上答应,还立下了军令状:不用十天,三天就够了。

诸葛亮借助东吴的老实人鲁肃准备了二十只船,每船还要30名士兵,船上各置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到第三日五更时候,诸葛亮请鲁肃陪着,喝着小酒,在大雾漫天的情况下,带着草船驶近曹军水寨,将船只头西尾东摆开,船上擂鼓呐喊。

曹操得知情况,看不清虚实,恐遭算计,不敢出兵,急命弓箭手一万多人,尽皆向江中放箭。

一时间,箭如雨发,待草船一侧受箭后,诸葛亮命把船掉头,头东尾西,继续受箭,等到太阳升起,大雾快散了,诸葛亮下令收兵回营,顺流而下,曹操追赶不及。

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不下十万支。

周瑜了解情况后,也慨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这段故事充满传奇:诸葛亮要懂天时,看出三日后有大雾。

另外诸葛亮还要有胆量,主动靠近曹营,算出曹操不敢出兵。

这样仅在一个早晨,就顺利地从曹操那里“借”来十万甚至更多的箭支,不仅摆脱了周瑜的算计,还增强了联军的军事储备。

但很可惜,这件事在《诸葛亮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在其它野史中也没有。

也就是说,这件事是罗贯中杜撰的。当然也不算完全杜撰,是罗贯中移花接木安到诸葛亮头上的。

但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两个人的影子:一个是孙权,另一个是唐代安史之乱期间的将领张巡。

根据裴松之注解的陈寿的《三国志》记载,

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箭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件事是说,孙权曾经乘船去窥探曹军大营,曹操命人乱箭齐发,箭都射到了孙权的木船上。因为一面有箭,船偏沉,孙权又让另一面受箭,这样两面一样沉了,就不歪了。孙权才回去。也就是说,这里,孙权的船上除了没有草靶子,没有大雾这个条件,其它的跟诸葛亮一样。而草人借箭出现在500多年后的唐朝。

当时正闹安史之乱。

叛军将领令狐潮包围了雍丘城。城内粮草断绝,守城的器械也即将用光了。唐军将领张巡甚至杀了自己的妾来当军粮。

到了晚上,张巡就让士兵把绑好的草人用绳子缒着往城下放,敌人以为城中人要突围,就乱箭齐发,结果得到了几十万支箭。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熟悉这两件事,就把他们糅合到一起,放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让诸葛亮显得更加的神奇,以展示他“拥刘贬曹”的思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