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薛涛,她的诗与成都浣花溪水一样,流淌了千年,惊艳了时光

2020-11-20 20:56:27 作者: 女诗人薛涛,

开篇两句不仅用恢弘的笔墨写出了筹边楼的气势磅礴,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也点明了,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孕于其中了。

后两句集中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想,由于种种原因,筹边楼在薛涛写诗时,意境失去了多重意义,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人事的变动,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地理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诗人抚时感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也就深情若诉了。

再看诗作的结尾一句,登临筹边楼的最高层,仍然可以看到和遥远的地方,那是山的尽头。诗人用到的“高”和“见”两个字,与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彰显了筹边楼的恢弘壮丽的气象。

从句法上看,“诸将”句突然一转,和上文似乎脱了节,而末句又一笔回旋,将诗意拉了回来,仍然归结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的景象。

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是不多见的。这首诗虽然直抒胸臆,但细细品味,双唇上依然跳动着诗歌的韵律,诗歌深长的意味依然是耐人寻味的。

薛涛晚年居住在浣花溪,一有时间,她便将自己的一首首诗歌谱写在纸张上,装订成册,以供阅读。其时,浣花溪也是成都印染与造纸行业的中心,况且成都早就以所产纸张品质优良著称于世,但薛涛嫌常用的纸张尺幅太大。以大纸写小诗,浪费纸张倒是其次,对于一位女诗人来说,好看与不好看才是重要的,要紧的是不和谐、不好看。

薛涛决定改良一下写诗的纸张,她汲取浣花溪水,并在不断地摸索中,发明出了新奇的染色技法,能染出深红、粉红、明黄等十种颜色。由此,一种精美小巧的便于携带、便于抄写诗歌的小诗笺应运而生。

这种被称为“薛涛笺”的小诗笺,上面镌写着薛涛一首首清雅脱俗的诗歌。薛涛笺的故事,被浣花溪两岸的人们代代相传。浣花溪水中回响着动听的旋律,薛涛笺上一行行飘逸的文字和一首首薛涛的诗歌就和浣花溪水一样流淌了千年,惊艳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