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孟尝君沦为“鸡鸣狗盗”头头,在于缺少领导素质

2020-11-21 09:40:50 作者: 读《史记》:

孟尝君因为养士太多,财务吃紧,让冯驩去收债。冯驩烧了还不起钱的穷人的借据。孟尝君诘问,冯驩回答,反正你这些借据根本收不回钱,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但有些人确确实实是奔着孟尝君的好吃好喝来的。

有一天夜宴,有一人挡住了火光。有宾客怒了,以为吃的饭不一样饭,放下饭碗,负气要走。场面相当混乱。孟尝君起来,拿着自己的饭跟宾客的饭比较。宾客感到惭愧,拔剑抹了脖子。

因为孟尝君不懂选择人才,宾客进驻后没有建立竞争淘汰机制,虽然“家累万金”,自己任齐国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但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造成很大的财政亏空。而这些宾客是怎样是怎样对待困境中的孟尝君的呢?

有一度齐王要灭孟尝君,孟尝君逃走,宾客也都离开。后来在冯驩的奔走下,孟尝君官复原位,这些宾客又回来了。孟尝君对冯驩叹息道:“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这是孟尝君对自己养士的最好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极大讽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品德低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又怎么奢望别人的忠孝仁义呢?一味依靠物质刺激,丝毫不懂管人、用人,当财产散尽时,也是众叛亲离时。

孟尝君德不配位,祸及子孙。孟尝君死后,先是内斗“诸子争立”;后是外敌联合,“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孟尝君这面镜子,为政者不可不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