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国: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与上林铸钱三官

2020-11-24 16:04:33 作者: 徐龙国:汉长

建章宫前殿遗址西约0.5公里的东柏梁村南,曾发现五铢钱范堆积层,有大量的五铢钱背范,背范上有钱模4或6列。建章宫前殿遗址以北的孟家村村东及焦家村断崖处,也发现一些五铢钱背范。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的建章宫一号建筑遗址,位于东柏梁村东南250米处。该建筑室内地面铺砖,铺砖残破的地方以钱范补砌,附近还发现以钱范砌起的不规则平台。建筑年代为西汉中期至王莽时期,钱范均为废料二次利用。钱范大量为背范,也有少量范模,范模上有4、6或8列五铢钱模,尤以8列钱模为其他遗址少见;其中一块范模上有“巧三”铭文(图三)。“巧三”范模的发现,说明以前著录的“巧”字钱范出自此地是可信的。

有学者把高低堡与好汉庙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是技巧官署的铸钱工场。但好汉庙位置更偏南偏西,不见五铢钱范,应是王莽时期的铸钱工场。与好汉庙相邻的北沙口村南也发现五铢钱背范及范模,应属高低堡铸钱遗址的遗物。高低堡与好汉庙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界线。

关于六厩,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其所在地在何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上林三官中的锺官、技巧官铸钱作坊分别确定在兆伦村、高低堡及相家巷遗址。如果这一推测不错的话,那么只有一地可能为六厩铸钱作坊所在,那就是窝头寨遗址。

窝头寨遗址位于上林苑内,有出土的西汉“上林”、“上林农官”等文字瓦当为证。窝头寨遗址发现大量的西汉五铢钱范,虽然大多为背范,范模较少,但从中也能看出其大致的铸钱时间。这里发现的范模,有4列钱模的,也有6列钱模的。其中一块4列钱模的范模上,“五”字交笔较直,穿下有半星,具有汉武帝初铸五铢时的钱模特征。一块6列钱模的范模上,“五”字交笔缓曲,有宣帝时期的“元凤”纪年。近年考古发掘还出土一块宣帝“地节五年三月丙子造”的范模。由此可以肯定,至少从武帝至宣帝时期,这里都在铸造五铢钱,而这个时期正是三官铸钱的鼎盛时期,在“专令三官铸钱”的大背景下,中央垄断了货币铸造权,不允许其他机构或郡国铸造,位于上林苑内的窝头寨遗址,一定是一处上林三官的铸钱工场。在锺官、技巧官均已确定的前提下,窝头寨遗址很可能是六厩铸钱工场所在地。当然,现在还没有铁证,在四个铸钱遗址中,窝头寨遗址资料最为单薄,期待今后考古工作予以证实。

三、初步认识

对一个国家而言,铸币权是控制经济命脉的有力手段。在总结汉初铸币乱象的基础上,汉武帝于元鼎四年设立上林三官,负责全国钱币的铸造,把铸币权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开创了中央铸币的新纪元。关于上林三官,文献仅记载了设立的时间及所属官署,但并未说明具体是哪三官,从此,何为上林三官成为历史公案。随着西汉封泥的陆续发现,20世纪末,这一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但是上林三官在何处,并未随之解决。21世纪初,随着户县兆伦村汉锺官铸钱遗址的确定,为这一问题的解决确立了一个基点。相家巷铸钱遗址多次发现大量的西汉铸钱遗存,尤其是丰富的范模铭文,为寻找建章宫营建之后技巧官的去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对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比较四处西汉铸钱遗址所出钱范资料,提出了如下认识。相家巷遗址不是六厩铸钱工场,而是太初元年以后技巧官铸钱的新址。高低堡与相家巷遗址都发现“巧”、“工”、“可”等相同铭文的范模,二者在时间上前后相接,均是技巧官的铸钱作坊。在锺官和技巧铸钱作坊地望确立的前提下,窝头寨遗址很可能是六厩铸钱工场所在地。

附记:本文写作得到刘庆柱、白云翔先生的悉心指导,刘瑞慷慨提供窝头寨出土的钱范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责编:韩翰

从发现的陶范模的风格看,高低堡铸钱包括了郡国五铢到三官五铢,建筑建章宫时即停止铸造,时间应为公元前118~104年。“巧”应为“技巧”的简称,高低堡是太初元年以前的技巧铸钱工场。

(四) 窝头寨铸钱遗址

1962年,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对长安县窝头寨铸钱遗址进行了调查。该遗址西距沣河1公里,北距渭河6公里,包括窝头寨、黄堆村、金家村,面积较大。在此发现大量五铢钱范,还有许多西汉砖瓦,包括“上林”瓦当,黄堆村还曾出土过“上林农官”瓦当。发现的钱模有穿下半星、穿上一横及无记号三种。钱范上有4、6列钱模,范模上有“元凤”年号铭文。铸钱时间应为汉武帝至西汉末年。遗址在上林苑范围内,应为上林三官的一处铸钱工场,但具体属于哪一官,尚需进一步的考古资料证实。2012年,阿房宫考古队又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出土一块带“地节五年三月丙子造”铭文的范模,明确为宣帝时期铸钱的遗物(图四)。目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也在此进行发掘,期待更新的资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