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锡铎:关于《嘉兴藏》及其重辑工作

2020-12-20 05:39:22 作者: 韩锡铎:关于

原标题:韩锡铎:关于《嘉兴藏》及其重辑作业

从北宋初年的《开瑰宝》起,至清代雍正乾隆之际的《龙藏》止,我国在19世纪曾经用 雕版印刷的办法印制的汉文释教大藏经有十几种,再加上20世纪前几十年用铅印办法印制的 《频伽藏》和《普会藏》,我国在新我国树立前印制的汉文释教大藏经总计近20种。每种大 藏经对释教典籍的传达、释教的开展,以及对我国前史文明的开展,都起到了必定的效果。在这些大藏经中,我以为最有特色的是《嘉兴藏》(也称《径山藏》、《方册大藏》)。近几 十年来有许多文章和书的有关章节对《嘉兴藏》做过介绍,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是不全面的 或不精确的。从2000年起,我对《嘉兴藏》在海峡两岸的存藏状况进行了查询,收集到了各 个藏本的子目,查阅了有关的目录,在此根底上进行了重辑,作业已挨近结尾。现将我了解 的《嘉兴藏》及我的重辑作业介绍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 原藏状况

1.刻藏通过

万历初年,明代闻名高僧紫柏(真可)有感于《永乐南藏》版片现已含糊,不能再印,而《永 乐北藏》版片藏在皇宫内,请印不便利,以为应该由民间新刻一部大藏经。又以为以往的大藏 经多为梵夹装,不只刻印的本钱高,并且装帧和带着都不便利当,新刻的大藏经的装帧应变梵 夹为方册,这样能够使释教典籍广为传达,即便遇到浊世,因传达广泛,也易于典籍的保存 。紫柏大师的定见得到了其他几位高僧及居士陆光祖、冯梦祯等人的附和。所以于万历七年(1 579)开端在五台山试刻,刻了《寒山子诗集》(编在续藏的第44函),万历八年刻了《楞伽阿 跋多罗宝经会译》(编在续藏的第31函)。通过几年仔细的在各个方面的谋划和预备,于万历 十七年在五台山的妙德庵、妙喜庵开端较大规划的刻经。由于在五台山刻经存在许多困难, 刻了数百卷后,万历二十一年,刻经地址迁到浙江的径山,已刻的经版也同时运往。迁到径 山今后,依紫柏大师和冯梦祯的定见,决议在余杭径山的寂照庵藏版印刷,在嘉兴的楞严寺 请经发行,刻经地址则涣散在浙江、江苏两省的余杭、嘉兴、金坛、吴江等地的一些寺庙。

万历三十一年(1603)紫柏大师罹难死于京城,刻藏之事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幻予、澹然、念 昙等和其他和尚(如江西的性宗等)相继掌管,他们都得到了各地和尚和居士的支撑和协助, 使刻藏作业能继续下去。由于缺少资金和明清之际社会骚动等原因,刻藏的时间拖得很长, 大体上通过五至七代和尚和居士的尽力,历时140年左右,至康熙末年大规划的刻经活动才 完毕。假如算上单个种类的补刻时间,至乾隆时才彻底完毕(北京故宫藏本、首都图书保藏 本均有雍正时补刻者,台湾中心图书保藏本有乾隆时补刻者)。

2.全藏规划

《嘉兴藏》一共刻了多少种释家典籍,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据北京故宫藏本及权且视为全 藏目录的《经值画一》调查,全藏应分为正藏、续藏、又续藏三个部分。正藏底子上是据《 永乐北藏》刻的(台湾蔡运辰先生考证单个种类略有收支)。能够说正藏部分在录入释家典籍 上与此前的各种大藏经迥然不同,从内容上底子能够反映此前的各种大藏经。续藏、又续藏 两部分收入的释家典籍简直满是我国和尚和居士的作品,是此前其他大藏经所无的。紫柏大 师在《刻藏缘起》中尽管没有阐明,但实践上增刻续藏、又续藏两部分,应该是他从头刻藏 的首要意图地址。他在建议刻藏时,对刻续藏、又续藏应该是有方案的,这从前面提及的万 历七年和八年刻的两种典籍分别被编入续藏的第44函和第31函,就能够得到证明。《嘉兴藏 》收典籍的种数和止刻的详细时间之所以难以确定,首要在续藏、又续藏两部分上。紫柏大 师罹难后,刻续藏、又续藏的方案不断被后继的掌管者所打破。已然这两部分所收的是“本 土作品”,而刻藏又迟迟没有停止,后继者彻底能够根据自己的知道和志愿有所增入。这两 部分收入了许多明末和清代顺治、康熙时和尚和居士的作品,充分阐明了这一点。至于这两 部分的修改与排序,更是出自后继者之手。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