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苏幕遮》,一开篇就是经典,因为词意优美而被传诵千年

2020-12-01 09:46:27 作者: 范仲淹的《苏

词人从斜阳写到明月,这是时间上的挪移,也是词意的递进。从寥廓的的秋景写到明月与高楼,词人所处的地点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他的视角发生了转变,词意聚焦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

这就好比电影拍摄中的长镜头一样,从遥远的天边一直向后挪移,镜头和词人所处地点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将镜头聚焦在词人的身上。

这是一个延续的画面,有一条明显的情感线贯穿其中,就是词人的思乡之情和离情别绪。

画面中出现的景物,如天地、黄叶、烟波、斜阳、芳草、明月,都成为词人情感的寄托。

这样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

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长夜漫漫,明月之下独倚高楼的词人夜不能寐,所以他就饮起酒来,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词人本欲借酒消愁,可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词人欲遣相思反而更增添了相思之苦、更增添了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抒情的成分是很明显的,也是很强烈的,而且词句也很新奇

。在范仲淹的另一首词作《御街行》中,他也曾写道:“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用“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对比一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很明显《苏幕遮》一词中的这两句更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在词人心中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作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曲终阕尽。

五,小结

这首词的寻常之处就是:上片寓情于景写景,下片借景抒情,这本来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但是纵观这首词,它又有自身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丽景与柔情的融合交织。

词人描绘的是怎样的丽景,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情感呢?如果用一句话来说,

那就是辽阔高远、色彩斑斓、毫无萧瑟衰飒情味的秋景与深挚真切的思乡之情和离情别绪的融合交织。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的《苏幕遮》则突破了这一传统的创作手法,词作所描绘的景色辽阔高远、色彩斑斓。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广阔胸襟,以这样的胸襟反衬思乡与离情的怅然;另一方面就是的词意的营造和情境的创设,在这样的词意和词境中,词人所抒发的感情就显得柔而有骨,深挚真切不流于俗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