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融合的民族,儒家文化是一个具有包容的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今的中国才会形成了一个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在封建社会时期,历史的年轮总是伴随着政权的更迭而向前发展的。作为中国连年战乱且政权更换频繁的南北朝时期,自然会有一些属于他文化特色的社会风采。后世将这种特殊的文化,称之为胡人汉化。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胡人汉化。由于五胡乱华,北方的少数民族进入了汉人的生活区,而后被汉族先进的社会文化和生产力所同化。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十分缓慢的和复杂的。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名族融合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时期,就是强大的"两汉帝国"。两汉历时四百余年,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先进发展时期。而且大汉帝国先后开辟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给西域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带去了先进的汉族文化,也为后来数量庞大的胡人汉化打下了基础。
到了魏晋初期,西、北两地的游牧民族就开始大量往内地迁移,当时的凉州和关中地区,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外族人。曹魏时期著名的劲旅西凉铁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到了西晋时期,由于受汉末三国常年战乱的影响,导致中原地区人口和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西晋的世家大族只有大量招募少数民族人,充实自家的佃户、奴仆作为劳动力。此举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内迁速度与数量。
二、 当年的敌人,现在的自己人
不过少数民族内迁之初,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好。因为西晋的世家大族只是把他们当做奴仆,对他们进行压榨,因此也激起了少数少数民族的反抗心理。而西晋朝廷,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也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八王之乱"出现后,这些少数民族人纷纷发起反抗。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就是著名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不过这些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反而加速了汉化的节奏。第一个受到强烈汉化的民族就是著名的匈奴,提起匈奴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从战国后期开始,匈奴就经常骚然燕、赵、秦三国的边境。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就是凭借抗击匈奴起家的。秦始皇时期,正是为了抵御匈奴,才修建的万里长城。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曾多次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进攻,并涌现出一大批如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名将。
后来匈奴进入了我国的山西地区,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加上是被西汉帝国打出了阴影,所以匈奴首领便将姓氏改为了"刘"姓。后来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也称为"汉"。而建立汉国的刘渊更是痴迷于汉文化中,他师从崔游,学习《春秋左氏传》等儒家文学名著,而且他不仅学习儒家文化,还熟读其他诸子百家,以及《史记》和《汉书》等历史作品。只是不知道他看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时候,心里做何感想。无论如何,匈奴作为一个与汉族为敌数百年的部落,如今却第一个学习汉文化。汉匈这对数百年的敌人,就这样变成了自己人。此举无疑为后来的少数民族的政权学习汉文化,起到了标杆作用。
三、 各民族不同程度的汉化
有了匈奴这个大汉民族的对手做榜样,其他民族也就纷纷开启了汉化之路。紧随其匈奴之后的,就是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他建立政权之后,大力采用儒家文化中的治理方略来治理国家。同时石勒本人也学习儒家文化。而前秦的建立者氐族人苻坚,则是重用汉族谋士并全面学习汉人政治、文化、经济等制度,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从本质上来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胡人汉化运动,大多是受到了汉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及当时相近生产力的影响,从而做出了汉化的一系列举动。儒学文化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中,为少数民族的汉化,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彰显了儒学文化的包容性和极为强悍的生命力以及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