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而交、近则反,此乃秦与燕类似之邦交,可为何收益大不相同?

2020-12-03 20:54:07 作者: 远而交、近则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

远交近攻是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必备的一种外交形式,意思是指与距离叫遥远的国家进行交好,而对相邻近的国家采取进攻政策。

对此,范雎说的很清楚,对距离近的国家拥有发动战争的更好条件,而且本国更能够对实际得到的土地拥有更好的掌控权,所谓得一寸则就是秦国的一寸,得一尺也是秦国的一尺,长此以往下去所积累的利益自然数不胜数。

但其实远交近攻还可以看做是一种外交的方式,而这一种方式并不只有秦国一个国家在使用,除此之外,燕国也是采取一种亲远而不亲近的邦交政策的,与距离较远的国家结成同盟关系.,同时,对于距离自己比较近的齐国或者是赵国则采取不友好政策.

但是,不要看两个国家在政策的采取上形式类似,在利益的获取上却是极尽不同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形式相同的政策带来了不同的收益呢?

一、目标不同

首先,秦国和燕国虽然实施的是一种形式类似的邦交政策,但是在目的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秦国是建立在扩大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实施的,目标在于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人口、财富等等资源,拉开自己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同时,通过不断的蚕食向东扩张。最主要的是,蚕食性质的战争并不是重大规模的作战,不易于引起过多国家的关注,胜利的把握更高,虽然获取的利益可能不大,但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长此以往必定会收益颇丰。

如此来看,这样的战争并不适合对距离较远的国家发动,没有必要通过长途奔袭作战克服种种困难去收弹丸之地,所以秦国是想稳住距离较远的国家,从而对距离较近的国家进行蚕食,因此获得利益,提升国家的发展实力。

而燕国则不相同,燕国之所以会与相距遥远的国家结盟,目标在于保障自己国家的发展,或者说为国家的生存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因为燕国的实力是相当弱小的,只能靠依附其他的国家进行生存,并且只有如此才能堪堪稳住燕国的地位。

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燕国是不能获得太多的发展利益的,甚至不仅不能获得利益,还要为依附其他国家而付出部分代价.

如此来看,燕国其实进入的是一种恶性循环,作为利益的付出方,它又如何平此提升实力呢?那么也就会有人问了,既然燕国要依附于其他的国家进行发展,与邻国建立这样的关系岂不更好吗?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这就要说到燕国家的政治方针了。

二、政策支持度不同

秦国之所以实施远交近攻是因为在获取利益方面有着必要的需求,这与秦国的政治方针相辅相成,换句话说,它与秦国的基础发展政策不相违背,自然就没有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的影响。

可是燕国则不一样,燕国之所以只与相距较远的国家进行联合是因为思想认知的问题,那是燕国一直以来所实施的政治方针对于燕国人民的必然影响。

燕国推行的是王道,王道就是以国家的统治者为核心,或者说以血脉为核心,而燕国本身作为西周的开国诸侯,在血脉方面是占据优势的,这让燕国人有一种本能的自豪.

可是燕国的发展实力却狠狠地打了燕国子民一巴掌,尤其是齐国和赵国两个邻国的强盛让燕国老牌诸侯国的颜面无处安放,所以燕国不与赵国和齐国联合其实是想维护作为老牌诸侯国的孤傲和娇妗。

曾经有人说,一个人最开心的时候并不是自己吃龙虾的时候,而是邻居啃窝头的时候,这句话放在燕国身上非常的合适,仿佛它对邻国的发展视而不见就可以掩盖自身实力的不足了,同时它其实也是想利用与其他国家结盟的方式来打压两个邻国的实力,让燕国所处的地位不那么尴尬。

因此,燕国不与邻国进行结合并不是在于利益的获取上,而是政治制度和思想方针给燕国人民带来的束缚让它们对邻国产生了一种不屑,不愿意去联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