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国家是王权统治,君王管理天下。而君王之下,是众多的臣子,他们管理下一级官员,这样一次递推,最后直接管理百姓。不过,这个官员自古以来都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做事是一回事,另外也要为自己谋取利益,为自己着想这种事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要说全心为国,这种官员更是非常的稀少,那已经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从古至今,在忠臣这方面如果列一个排行的话,那么诸葛亮一定会排在第一。
???
无论是小说还是街头巷尾的评书戏剧,他都是一个非常火热的人物,在人们的正统思想下,刘备始终是正义的一方,所以他的遭遇牵连着百姓的情绪,如果他失败,连小孩儿都感到北上甚至哭泣,这就是民间的认识走向。所以,作为蜀汉的丞相,他当然也是应该被大书特书的,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所以到了罗贯中那里,为了自己的小说传阅的影响,他也是选择了民间的一种认知倾向。
???
于是,我们在书里面看到了那个料事如神的军事,帮助刘备一步一步的走向强大,最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而他有青壮年变成了满头花白的老年。最后,当刘备意气用事的造成蜀国实力大跌,最后病重,托孤于他。并表示他的实力远不是曹丕能够比的,如果可以的话,就辅助刘禅,不行的话,就让他自己来,废了幼主。但是对此,诸葛亮非常的忠臣的选择了辅助,并且是自始至终,没有丝毫的违背之心。
???
不过,由于刘禅在个人能力方面较他父亲差了很多,所以很多时候,一切事情就得靠诸葛亮自己拿主意,毕竟对于刘禅来说,很多事情他是完全处理不好的。但是,他有一点做得比较好,就是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始终给予诸葛亮最大的权力,任何事情都可以尽可能的由他拿主意,他也知道自己确实没有这个丞相做得好。因此,蜀汉的国事,无论大小,很多时候完全是一个人不再管理,后期在北伐的时期,更是军政一体的管理。
???
的那好似做这些事情他丝毫没有想要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毕竟以他的影响力,如果想要自己登位,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这种事没有发生,也使得他的品行上为人们做敬仰。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特意给刘禅写了一封信,里面明确的表示自己的家里有田地十五顷,还有八百棵桑树,自己的后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其他的照顾。
???
结果他去世后,多年来一直活在他的照拂下的刘禅终于爆发了,一方面禁止百姓私自给诸葛亮立庙,一方面下令抄家,看看诸葛亮家是否藏有其他的财宝,他不相信这么多年来,诸葛亮会一点金银也没有,结果发现家里也仅仅就是信里说的那些,这让他很失望,一气之下将杯子摔碎。不过,他也感到很惭愧,之后就给诸葛亮的儿子封官,并且之后一直重用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对方,也就和诸葛家成为了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