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和贵妃只有一字之差,地位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2020-12-04 22:32:47 作者: 皇贵妃和贵妃

从表面上看,皇贵妃和贵妃其实没多大区别,也就是差了一个字而已,但实际上二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后宫之中,三宫六院的后妃虽然都是皇帝老婆,但也还是有个等级之分的。其中最大的就是皇后,一国之母,皇帝的正妻。而后便是皇贵妃了,紧接着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这些人统称为“妃,”也叫做夫人,算是妾室。

妃之后就是“嫔”了,分为昭修充三级,而其内再细分为仪、容、媛,共九位,所以也被称为“九嫔”。

所以咱们常说的“嫔妃”其实是错的,应该叫做“妃嫔”,再往后还有贵人、美人,才人等等。

当然了,不同朝代,具体划分和名称有所不同。上面讲的主要是明清时期。

因为皇贵妃这个称号,是在明朝才有。是从明宣宗朱瞻基的续后孙氏开始的。孙氏原本只是贵妃,但朱瞻基太爱她了,想再将其地位拔高一点。于是就将只有皇后才能获得的金册金宝赐于孙氏,使得孙氏“位比皇后”。

而当时已经有皇后了,无缘无故也不能把人家废了不是,于是朱瞻基便搞出了皇贵妃这样一个爵位,其地位仅次于皇后,而待遇更是与皇后一般无二。金册金宝是表示身份的信物,皇帝举行仪式,宣读诏书,任命某人为某职,宣读后将诏书连同印玺授给被封人,这就是册封。皇后册封后获得金册、金宝,而贵妃只有金册、金印。所以朱瞻基赐于孙氏金册金宝,就是将孙氏从贵妃的级别往上提了半级,封为皇贵妃,“位比皇后”。

当然这只是朱瞻基的缓兵之计,后来因为胡皇后无子,朱瞻基便将其废掉,改立孙氏为后,皇贵妃这个位置便空着了。

不过既然开了这个先河,必然不会让其一直空着,后来明代宗册封其宠妃唐氏为皇贵妃。这个规矩就延续了下来。

不过目前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因为明宣宗的皇贵妃孙氏后来升了皇后;而明代宗则是因为夺门之变,成了一个入不了宗庙的伪皇帝,身份不被承认。那么他的皇贵妃唐氏自然也未能留名。

清袭明制,皇贵妃的制度也被继承了下来。

清代的皇贵妃权力是最大的,相当于皇宫的副后,在皇后空缺时,"摄六宫事皇贵妃"担当主持后宫事务的责任。清朝很多皇后都是在"摄六宫事皇贵妃"的位置上考察一段时间后才被立为皇后的,皇贵妃制度就是一个皇后考察制度这个制度由乾隆首创,后来一直沿用。

这个从人数上他也看得出来,在清朝,后宫制度开始正规化,皇贵妃和皇后一样只能够有一个人得此称号,而贵妃的名额则是两个。

不过这里还有个潜规则,由于皇贵妃地位过于尊崇,位同副后,会对皇后之位产生威胁,所以轻易并不设置,一般只有在皇后失宠、皇后被废、皇后死亡,或者是妃子被晋为皇后之前的预备这几种情况下设立。比如康熙时期,孝昭仁皇后去世。康熙皇帝不愿意再立新皇后,于是将贵妃佟佳氏提拔为皇贵妃,让她处理后宫事务,代行使皇后职权。佟佳氏就以皇贵妃的身份,统摄皇宫八年。直到去世前一天,才被皇帝临时加封为皇后。而顺治帝宠爱董鄂妃,将其立为皇贵妃,宠冠六宫的董鄂妃让顺治帝一前一后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形同虚设,不能立足。

总之,无论明清,皇贵妃都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其地位远在贵妃之上。

除了地位高以外,皇贵妃更是皇帝的最爱。其实从前面孙氏的经历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皇贵妃这个位置非常特殊,其基本上是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才能坐得上。

话句话说,皇后不一定是皇帝最爱的女人,皇贵妃一定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差不多就是皇帝补偿自己最爱的、由于种种原因没当上皇后女人的一个职位。因为相对于皇贵妃,皇后这个位置的条件要求太高。其除了皇帝喜欢以外,其家世出身,个人能力,背后势力都是必备的条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