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废唐哀宗李柷终结,大唐共传289年历21帝,此篇来简单介绍下曾经强盛的大唐帝国的历代皇帝。
1:唐高祖李渊(566-635年)
大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李渊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官二代,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北周关陇贵族,隋炀帝杨广的亲表兄。
李渊本来也不想成“谋反逆臣”,可是不想归不想,但隋末天下大乱,加上表弟隋炀帝的猜忌,大隋的忠臣不好做。在多种因素下,李渊决定自立为王,并于公元617年正式起兵。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李渊刚起兵时并没有马上开创大唐,而是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李渊自任大丞相一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大隋已经名存实亡,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强盛的大唐帝国由此开始。
虽然李渊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但他恐怕也是历史上最惨的高祖了。公元626年,因储君之位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被满门诛杀,老二李世民胜出。唐高祖李渊只得知趣的禅位于李世民,提前退休当太上皇去了。不光如此,后世史书将李渊的功绩几乎全挪到了李世民身上,李渊被描绘成一个最没存在感的开国之君。
公元635年,高祖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死后葬于陕西三原县唐献陵。
2: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
大唐第二位帝王,高祖李渊嫡次子,“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周边小国口中的“天可汗”,公元626年-649年在位。
李世民少年成名,17岁时便以奇谋解了“雁门关之围”,成功救出隋炀帝杨广而成名。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解决了太子和齐王,还迫使高祖李渊提前退位。
继位之初,大唐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内有建成死党的屡次反叛(如罗艺)、外有突厥的虎视眈眈。
经过李世民二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龟兹、高昌等周边小国,使得四海臣服,李世民也因此被称之为“天可汗”;在经济方面,大唐也逐渐恢复,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上翠微宫,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唐昭陵。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李世民曾担任正二品的尚书令一职,大唐后世为了尊崇太宗李世民,朝廷最高官职只有正三品。
3:唐高宗李治(628-683年)
大唐第三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49-683年在位。
李治的胜出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得利的典型案例,由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行为,导致后期这两人均被废黜,而一直“默默无闻”的晋王李治成功晋级太子位。
在相关的史书中,李治被描绘成一个懦弱无能的帝王,历史君则不这么认为。早期李治韬光养晦,一举扳倒舅舅长孙无忌就是很好的证明。
李治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将父皇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重新召进后宫,并逐步坐视了她的壮大。公元660年开始,李治的家族遗传病越来越严重,使得武则天渐渐参与到朝政中,并一步一步的架空了高宗李治。
公元683年,高宗李治病逝,死后葬于唐乾陵,也是唐朝唯一没有被后世盗掘的帝王陵。
4:唐中宗李显(656-710年)
大唐第四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子,公元683-684年及705-710年两次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逼自尽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高宗李治病逝后,李显继位为帝,此时的朝政大权已经被母后武则天掌控了几十年。李显企图以皇后韦氏外戚力量组建自己的势力,但操之过急,登基不到两个月便被母后武则天废黜皇帝位,贬为庐陵王迁出长安。
武则天称帝后,经过名臣狄仁杰的劝诫,重新立李显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