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一战:不是晋灭吴之战,而是晋武帝与灭吴功臣的"暗战"

2020-12-09 12:07:24 作者: 三国最后一战

由于胡奋有个好女儿。据《晋书·胡奋传》载:"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胡)奋女选入为贵人。"又据《资治通鉴·晋纪二》载:"镇军大将军胡奋女为贵嫔,有宠于帝。"以至于司马炎皇后杨艳临死前十分忧虑司马炎会立胡贵人为皇后。因而,胡奋也可算是西晋王朝的外戚,尽管他的女儿仅仅贵人,但十分宠爱,胡奋之所以能够免受司马炎的猜疑,彻底是由于他的女儿。

由于女儿之故,胡奋才干跻身于外戚集团,得以持续官吏升官,得以善终。假如不是有这个好女儿,胡奋在灭吴之战中的劳绩只会成为他的政治负债,让他劳累,而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优点。

灭吴功臣中,最有远见的莫过于唐彬。唐彬早就预料到灭吴之功是个棘手的山芋,欠好拿。为此,唐彬提早策划,在跟从王濬进军将至建业时,他称病不前,让王濬单独去争头功,他自己不去趟这个浑水。

唐彬谦退不争功的做法让司马炎十分赏识,该给唐彬的恩赐一点不少,尽管唐彬没有什么杰出的劳绩,但也得以升为右将军、都督巴东诸军事,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后来,因匈奴侵扰北平郡,司马炎委任唐彬以右将军,加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掌管幽州军政业务。可见司马炎对唐彬适当的信得过。

在灭吴功臣中,唐彬是仅有彻底凭本身实力避免了司马炎猜疑的一个。他自动推让退出,不参加争功,标明晰自己没有政治野心,获取了司马炎的信赖和好感,因而得以持续升官。尽管唐彬没有过硬的家世布景,在西晋王朝的体系下难以升任更高的职务,但他的结局,在很多灭吴功臣中现已算是比较好的了。

灭吴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都已消亡,三国年代宣告完毕,但华夏政治舞台上的诡谲风云仍在持续翻涌。晋武帝司马炎和灭吴诸功臣之间的"暗战",尽管在三国年代完毕后才逐步迸发出来,但早在东吴没有消亡的三国年代晚期就现已开端酝酿。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才是三国最终一战。

如此看来,司马炎对待功臣的方法,大约和赵匡胤差不多,便是给他们显赫的爵位、丰盛的秩禄,以交换他们交出动军队权、退出政治军事舞台。仅仅进程和方法因人而异算了。

王浑出自名门世家太原王氏,父亲王昶,为曹魏司空,与司马懿联系密切,王浑因而娶了司马懿之女,入晋之后,算是尚主的"驸马"。其子王济又娶了司马昭的女儿常山公主,父子两代驸马,都是西晋皇亲国戚,在朝臣之中能够说是高贵无比。

因而,在六路伐吴大军中,王浑与司马伷相同,负有监督其他诸军的责任。并且,王浑的扬州军的进军道路紧邻着司马伷,按方案,两军将于横江渡会师,在王濬水军的合作下进攻建业。依据司马炎的想象,王浑将会辅佐司马伷攻下建业,由晋朝宗室来攫取灭吴首功。退一步而言,就算司马伷攻不下建业,由王浑这个皇亲国戚来夺得灭吴首功,也在司马炎能够承受的规模内。

王浑深刻地体会司马炎的意图,并且严厉执行。即使是遇到王濬这个不讲政治的捣乱者,王浑依然坚持遵循司马炎让司马伷攫取首功的意图。这体现在:

榜首,王浑早就消除了由东吴丞相张悌带领的吴军精锐,但他严厉遵守司马炎的诏书规则,等候司马伷和王濬前来会师,他"守贼百日"而不渡江,以至于让王濬钻了个空子,成为榜首个攻入建业的人,抢到了灭吴首功。王浑的部队首要是扬州兵,扬州刺史周浚、扬州别驾何恽都在王浑军中,周浚、何恽劝王浑"速渡江,直指建业,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但王浑以"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为由,据守严诏而回绝周浚、何恽的主张。可见,王浑实际上彻底有才干渡江灭吴,但他严厉遵守诏书规则,把作战规模约束在江北,其意图,很明显是要把霸占建业的首功留给司马伷。仅仅事态奇妙,王浑不方便明说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