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嫁给多尔衮了么——“太后下嫁”真伪辨

2021-01-01 11:14:18 作者: 孝庄嫁给多尔

所谓“太后下嫁”的史实依据,仅以上一明证、两暗证。明证即张煌言的诗;暗证即多尔衮生前称“皇父摄政王”以及身后论罪时有“亲到皇宫内院”一句。从字面上看,好像孝庄的确下嫁了多尔衮,而只需这条主线建立,那各种传说不管多么花哨,都可看作是契合根本史实。问题是上述依据不能仅从字面来了解和联想,而应当仔细剖析证明:

张煌言字苍水,系明末闻名抗清将领,南明大臣,鲁王监国政权之兵部尚书,后与郑成功两次北伐,又与荆襄农人军联合抗清。至康熙3年因见大势已去,遂闭幕余部隐居。不久被旧部出卖,在杭州惨遭杀害。

张煌言的诗文,慷慨激昂,有《张苍水集》,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仅有传抄稿本,民国后始得出全集。《建夷宫词》十首即收入《张苍水集》中。这十首宫词,对清朝可说是极尽嬉笑怒骂、讽刺嘲讽之能事。从衣饰、住处、食物、坐骑、崇奉、文娱、文字、习气直到风俗,都在被贬损之列。“太后下嫁”为其间一首。考证其诗,则见许多地方与史实不符:

1、张煌言自1645年即顺治二年今后,直到他牺牲杭州,再不曾北上渡过黄河,更没有到过北京,与新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作为抗清烈士、南明大臣,又是一位诗人。其著作必定浸透了作者浓郁深沉的反清心情。所以只凭这首诗便确定太后下嫁是史实,好像难以服人。

2、据史料载,孝庄是在顺治10年(1653)慈宁宫补葺完工后才搬进去的,时年己42岁,之后一向到死都住在此宫。以此,大办太后与摄政王合卺之礼,“慈宁宫里烂盈门”,必得在顺治10年之后,而多尔衮已于顺治7年十二月病死,孝庄怎样与一个死去3年的人合卺呢?

3、所谓“秘戏图昨进新仪注”是指太后大婚仪式由礼部撰定,礼部尚书钱谦益上表领衔。而钱谦益在清朝从未做过礼部尚书,为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也是顺治3年6月从前的事(尔后放归回籍再未做过官),他怎样在顺治5年冬还能上表领衔呢?

4、张煌言诗之不行信,还能够从《建夷宫词》中的别的一首中找到佐证。其诗云:“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母作母仪。淑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其意是说清初某皇帝从前娶了一个怀有遗腹子的孀妇为皇后。揣度作者原意,或仍是暗射孝庄下嫁这件事,或是说清代某个皇帝娶孀妇之事。而不管从哪方面讲,此诗所述之事都归于捕风捉影。

作为必定“太后下嫁”之说的直接依据,仅有的明证,只需张煌言这首诗文,以上状况根本能够辨认此孤证的真伪了。明证问题一处理,所谓多尔衮生前称“皇父摄政王”以及身后论罪时有“亲到皇宫内院”的两条暗证便都与“太后下嫁”不沾边,更不能证明“太后下嫁”的真实性了。#多尔衮#摄政王#孝庄皇太后保藏

有关“太后下嫁”的说法不只撒播很广,版别也有多样,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3种:

第一种为“回报说”,多见于文人的笔记。说的是顺治登基年仅六岁,能在北京即皇帝位满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劳绩,非有所酬谢不行。因而便有了多尔衮改称皇父摄政王,并在范文程的主张下,孝庄后下嫁多尔衮之说。

第二种为“私通说”,多被演义小说选用。说的是孝庄后与多尔衮私通多年,先是在关外气死了太宗皇太极,后又在北京气死了摄政王妃(孝庄后之妹)。摄政王妃既亡,身为太后的孝庄便理直气壮地下嫁了多尔衮。

第三种为“保皇说”,多让论者拿来推理。说的是满清初进北京时,多尔衮的专擅要挟了福临的皇位。而既能拉拢多尔衮,又能保住福临皇位的方法只需一个,就是太后下嫁。所以太后立命内三院拟太后下嫁的仪式。

以上有代表性的著作为蔡东藩的《清史浅显演义》、王皓沅的《清宫十三朝》、苏海若的《五千年皇宫秘史》,以及《清稗类钞》、《清朝别史大观》等。其间,演义撰家自称“以正史为经,一定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秘史作者亦言:“很大一部分是依据史实描绘的,有些传说性的情节,也有史实为依据”。果真如此吗?作为必定“太后下嫁”之说的直接依据,在现存的请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而能够沾边联想的也仅仅有以下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