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嫁给多尔衮了么——“太后下嫁”真伪辨

2021-01-01 11:14:18 作者: 孝庄嫁给多尔

“下嫁”一词本是封建社会公主出阁的专用语,凡皇帝的女儿成婚都称下嫁。皇帝的女儿下嫁,历朝历代层出不穷。而皇帝的母亲皇太后 “下嫁”可谓千古奇闻。但是,前史上倒有过个例,其间之一的就是近三百年来传说纷繁的清朝孝庄皇太后下嫁的故事,仅仅清查现在能够看到的官方史书史料,还没有找到关于太后下嫁的任何记载。当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等于前史上没有发生。因而,对这一被列为清宫史上第一大疑案,史学界至今争辩不下,各持己见:

必定者偏重于其时清朝统治者内部的政治斗争局势及满洲婚俗等,当然也依据了所谓的几条史实。否定者则重视对典籍档案等前史材料进行收拾考证,坚决摒除别史传说的影响,也不作想当然的测断。自己是持“否定说”的。由于从现在关于“太后下嫁”的档案材料来看,经考证论析的科学定论应是否定的。总归,不能向“必定说”那样,把一系列的观点建立在一个“或许”的基础上,以为“事有必至,理有当然。”

有关“太后下嫁”的说法不只撒播很广,版别也有多样,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3种:

第一种为“回报说”,多见于文人的笔记。说的是顺治登基年仅六岁,能在北京即皇帝位满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劳绩,非有所酬谢不行。因而便有了多尔衮改称皇父摄政王,并在范文程的主张下,孝庄后下嫁多尔衮之说。

第二种为“私通说”,多被演义小说选用。说的是孝庄后与多尔衮私通多年,先是在关外气死了太宗皇太极,后又在北京气死了摄政王妃(孝庄后之妹)。摄政王妃既亡,身为太后的孝庄便理直气壮地下嫁了多尔衮。

第三种为“保皇说”,多让论者拿来推理。说的是满清初进北京时,多尔衮的专擅要挟了福临的皇位。而既能拉拢多尔衮,又能保住福临皇位的方法只需一个,就是太后下嫁。所以太后立命内三院拟太后下嫁的仪式。

以上有代表性的著作为蔡东藩的《清史浅显演义》、王皓沅的《清宫十三朝》、苏海若的《五千年皇宫秘史》,以及《清稗类钞》、《清朝别史大观》等。其间,演义撰家自称“以正史为经,一定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秘史作者亦言:“很大一部分是依据史实描绘的,有些传说性的情节,也有史实为依据”。果真如此吗?作为必定“太后下嫁”之说的直接依据,在现存的请代官书、档案中没有任何记载,而能够沾边联想的也仅仅有以下三件:

一是与孝庄和多尔衮同时代的明朝遗臣张煌言(1620—1664)所作《建夷宫词》十首诗中的一首“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秘戏图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张煌言的著作久为禁书,清末民初才得以面世,人们读到此诗时,以为撒播了数代的太后下嫁故事,总算找到了确凿的依据,因而成了直指“太后下嫁”的孤证。

二是《东华录》和《清史稿》两部史书都了解无误地记载有多尔衮“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的史实。

三是蒋良骥《东华录》于议摄政王多尔衮罪行之文,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凡批票本章,概用‘皇父摄政王’之旨,不必皇上之旨,又悖理入生母于太庙。”等语。其间“亲到皇宫内院”一句最有目共睹,易生联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