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既是历史的故事,也是当下的寓言

2020-10-31 08:39:46 作者: 中国戏曲:既

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十五贯》。

戏曲由民间自发而起,之后经历了一个正统思想压制的漫长阶段。所以,戏曲被官方正式接受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昆曲在明代后期被列为“官腔”,可以说是戏曲古典时期达到高峰的标志。

昆曲《桃花扇》

昆曲还是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艺术价值在于建立了民族舞台艺术审美新标尺,开创了民族舞台艺术发展新阶段,昆曲文学、昆曲表演、昆曲唱腔音乐等臻于完善。

昆曲大师版《牡丹亭》

本套丛书的出版方是江苏人民出版社,自然不会不考虑昆曲。昆曲虽然最终走向全国,但它与昆山、苏州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可以说,是江南文化孕育了昆曲并使之成熟。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的视角,但写出新意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有较多的时间准备和思考,希望这套丛书的第二辑能够不辜负大家期望。

「梅派的“没”,是吸收后的融会贯通」

上书房:现在的年轻人对京剧和梅兰芳可能较有兴趣。作为梅兰芳纪念馆的馆长,您会如何推广介绍梅兰芳和京剧梅派艺术?

刘祯: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发展达到巅峰、京剧表演艺术走向炉火纯青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表演之美在于思想内容的扬善进步、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的鲜明、合理以及表演的雅致中和。

梅兰芳集50年之力打造的梅派,是“美派”;美是梅派艺术最高的境界和追求,梅兰芳也就成了“美的创造者”。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

有人说梅派是“没派”,这个“没”不是没有,而是吸收后的融会贯通。它不是炫技,也不拘囿于一式一招、一字一腔,而注重表演艺术整体的有机统一。这是了解和学习梅派艺术的难处,并非一日功、一般功。

上书房:走近梅派艺术世界,有什么合适的“入门级教材”?

刘祯:梅兰芳留下了大量声音和表演的形象文献,是梅派艺术最正宗的依据。同时,梅兰芳对梅派艺术的追求,在其口述文献《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有着非常真切和细致的叙述,值得一读。

举例来说,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必然要理解乃至喜欢这个角色,要为这个角色的性格、感情及其遭遇所感动,然后才能经由表演再去感染观众。如若不然,他的演技就不可能是现实主义的,也必然会流于形式主义。

梅兰芳是用真情实感来演戏的,他塑造的一些经典形象大多来源于旧戏,但经由反复研究、不断修改,去掉了某些糟粕,而把其中的精华更显著地表达出来。最终的效果是,虽然运用了高度的技巧,却仍然是平易近人的,能够给人以美感。

梅兰芳《贵妃醉酒》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梅兰芳恰如其分地按照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而加以艺术化表现,一点不做作,一点不勉强,使性格上、思想上、感情上、体态上那些零星的、不成系统的美经过了艺术的集中、突出而鲜明起来,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美的形象。

上书房:在梅兰芳等人的努力下,京剧表演艺术达到了怎样的高峰?

刘祯: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它可溯源于徽班进京,并对各剧种兼收并蓄,又与紫禁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京剧一俟形成即产生广泛影响,迅速传播到各地,逐渐有了“国剧”“国粹”之称。

梅兰芳之前的京剧是以生行为主的表演艺术,前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继有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梅兰芳所学为正工青衣,却不为其所拘,而是把花旦及刀马旦的技巧兼收并蓄,塑造出了一批性格各异、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如赵艳容、西施、虞姬、杨玉环、白娘子、萧桂英、韩玉娘、穆桂英等。这一艺术实践和革新探索,为旦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旦行后来居上成为京剧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