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是什么?为何清朝的流人数量巨大?

2021-01-04 10:30:01 作者: 流人是什么?

  今日小编就给咱们带来为何清朝的流人数量巨大?期望能对咱们有所协助。

  何为流人?流人便是指那些因不满朝廷控制或冒犯法令,控制者为保护其控制位置及利益,而对这类人处以放逐等赏罚的监犯。而宁古塔流人则是清朝在特定时期的特别社会群体。

image.png

  法令是控制阶级对被控制阶级专政的东西,是控制阶级毅力的会集体现,清朝也不破例。清朝的法令制度,既承继了我国的传统法令制度,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开展,形成了我国古代史上相对比较完善的法令体系。顺治元年(1644),在《明律》的根底之上修成了《大清律》,后又通过重复不断的修订,使之内容愈加充分,于乾隆五年(1740)编成了一部较完好的《大清律例》。此外,清朝还按照《大明会典》制成了《大清会典》,后通过屡次修订共有四种,其间光绪时修的《大清会典案例》是清朝,也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完好的行政法典。

  清朝的刑法仍沿用了明朝的笞、杖、徒、流、死五种手法,此为正刑;用以辅佐正刑且与流人有关的则分别是迁徙、放逐、发遣、放逐,而这四种刑法中以发遣为最重,放逐次之,迁徙和放逐为最轻。清朝的遣戍之地首要会集在东北、西北及北方,其次是西南烟瘴区域。而其间以放逐东北区域的流人居多,据研讨流人的专家李昌盛先生在他的《东北流人史》中计算,清朝东北流人到达了 140 万人之多。东北区域更是以宁古塔放逐的监犯为最多,名人也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且最为闻名。顺治十八年(1661)放逐到宁古塔的张缙彦在《域外集》中曾谈到宁古塔流人“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而于顺治十六年放逐宁古塔当地拱乾在他的《绝域纪略》中载道:“华人(汉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亦各因其地认为俗”,这就足以证明宁古塔流人之广泛,全国各省皆有,不同习俗亦有。

image.png

  那么如此巨大的流人数量又是因为什么呢? 清朝东北流人的遣戍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一下,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抗清奋斗。明朝消亡后,清朝入主华夏,将满族的日子方式及文化思维带入汉族公民的日子及思维中,对其进行强制控制,这一行为激起了一些汉族地主阶级的民族危机感,遂掀起“反清复明”的浪潮。这些奋斗在被清政府打压后,反清首领们及其亲属,或被杀戮,或被放逐。如因“通海案”受到牵连的杨越、祁班孙;顺治十四年(1657)被遣戍宁古塔的南明隆武朝平国公郑芝龙,因为郑成功坚持抗清而获罪。

  2.控制阶级内部奋斗。清朝的控制阶级内部充满了严峻的派系之争,在这种奋斗中如若有一方失利,那么必然会遭到另一方的冲击报复,那么这些人中许多皆会被遣戍到东北。如顺治十二年(1655)因上疏赞颂多尔衮之功,恳求为其昭雪而被放逐至宁古塔的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南北党之争而受牵连的张缙彦;“三藩之乱”中被构陷的文人学者陈梦雷等。这些流人,大多都是派系奋斗的牺牲品。

  3.科场案。此为清控制者打压汉族地主阶级的别的一种政治手法,清朝对科场案的处理手法委实令人发指。有的人的确有因通关节、假公济私,但也有因被诬害而无辜放逐的。这种手法如闻名诗人吴兆骞、方拱乾等人便是典型。在清朝很多的科场案中,顺治丁酉科场案(南闱科场案)、北围科场案最为使人震动。仅丁酉科场案所牵连人数就有百人之多。

  4.文字狱。从顺治、康熙到雍正乃至乾隆时期,清控制者为了打压全国性的反清奋斗,大兴文字狱,以冲击其时士人的抵挡心情和不满思维,对士人进行限制,以此来消除异己,稳固其控制位置。那些在诗文言语中流显露这种思维或某个被制止的字眼的文人学士都因而获罪遣戍。所涉官员很多、影响巨大。闻名的有因“《南山集》案”被遣戍到东北的桐城方氏一族,以及吕留良案所触及的世人等等。因文字狱被放逐的监犯,不只当事者要遭受严峻的赏罚,乃至祸及后代,更有甚者到达第五代之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