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当过三次官,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主要负责仓库管理,说白了就是“库管”。
第二个官儿就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小吏。
第三个官是孔子梦寐一求的高官,他在56岁时任鲁国大司空,代理宰相【摄行相事】。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别看孔子年龄大了,但火气一点也不小,上任一个礼拜就把少正卯杀了。
(孔子)
(问题来了)孔子和少正卯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刚上任就杀了他?
原来孔子嫉妒少正卯抢了他的“生源”,公报私仇杀了少正卯。
当然,孔子是有学问的人,他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表面听来孔子杀少正卯是出于对鲁国的考虑,实则是……
孔子杀少正卯的经过是这样的:少正卯是鲁国大夫,即鲁国的一位官员。(本人叫卯,少正是他的官职,不是姓,好比孔子不姓孔一样)
少正卯口才很好,是鲁国有名的“辩士”,他在当官的同时还兴办私学,设馆招生生源。
而当时落魄的孔子也在办学,在少正卯没办学时,孔子学院生源还不错,收入颇丰。
(少正卯)
但是自从少正卯开办学院以来,由于他能说会道,讲课内容接地气,于是把孔子学院生源都吸引过来了,最后孔子身边只剩下一个学生,他就是子贡同学。
平心而论,少正卯讲得课比孔子讲得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们愿意学愿意听。
比如孔子传播的是“君子固穷”和“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主要意思是君子安贫乐道,穷死、饿死也不干“烧杀抢掠”之事,奉行忠义、忠诚等信念。
而少正卯讲课更贴近生活,从不讲大道理,他的课仿佛和学生拉家常。
比如他说:“我有个邻居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但这孩子从小特别机灵,长大后通过“打打杀杀”挣得第一桶金,然后用这些钱放高利贷,很快积攒了万贯家财,然后他用这些钱贿赂官员,最后走上了仕途,成了百姓尊敬的官员。
讲完他话锋一转,说道:“同学们,我有一位朋友,他熟读‘四书五经,满口之乎者也’,但家徒四壁,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他的理想根本不能实现,现在穷的要死!”
少正卯最后问同学们,“你们是想学我朋友饿死还是学我邻家孩子打拼一番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我们要实现理想,我们不想饿死”
少正卯讲得这些道理就是古代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用武力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单从课程来讲,少正卯所说的更贴近人性,所以把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来了。
孔子没有生源就没有了收入,你说他能不恨少正卯吗?
眼看孔子要失业流落街头,孔子办学传播儒家思想的想法成为了泡影。
就在这当儿,孔子被鲁国国君赏识,很快提拔他为大司空,行使宰相权力。
孔子从前恨少正卯但无可奈何,人家是当官的,业务水平又比自己高,你能把少正卯怎样?
现在不同了,孔子成了少正卯的顶头上司,他要报复少正卯。于是在上任七天后,孔子下令把少正卯杀死在“广场上”(观院),并且曝尸三日。(孔子真够狠的)
当时他的学生子贡很不解,问老师道:“孔老师,你传播仁义、慎杀理念,为何刚当官就杀了少正卯?”
孔子曰:“傻孩子,我不杀他生源能回来吗?我传播仁义不假,别以为我不会打打杀杀,我要让流失的生源看到,我讲仁义不假,但我同样可以做高官,同样可以杀人。
少正卯只会讲武力打打杀杀,我仁义、杀戮两样都会,还是回来学儒家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