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系列之海内三宝

2020-09-25 02:25:21 作者: 文物鉴赏系列

海内三宝,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青铜三宝”、“海内三鼎”,它们就是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

三鼎均于清晚期出土于陕西省,如今分散收藏于三个博物馆中。埋于地下两千余年,玻璃窗中展示半载有余,在这期间它们历经坎坷,战争与侵略让它们险些流失海外。感谢守护三鼎的先辈,让我们现在还可以在中国领土上的博物馆看到它们。

大盂鼎1849年出土于陕西盂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大盂鼎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23年9月册命贵族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大盂鼎

大克鼎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

大克鼎

毛公鼎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公分,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毛公鼎

三鼎是稀世瑰宝,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毋庸赘言。读者朋友们有的在博物馆中见过它们的真容,有的只在网络或读本上领略它们的风采,有的知其名而不知其模样,有的可能不认识它们,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遇见、认识、熟知、喜爱三鼎,我们都是它们在这个时代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