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都热衷当官?在其它方面努力,不是也能取得成功吗

2020-09-26 12:04:23 作者: 古人为何都热

要说古代最热衷于当官的国家,可能很少有超过中国的。

本来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古人看来,在其它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算成就。只有当官才算大成就。比如李白,他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不管走到哪儿,别人都会把他当神一样供奉着。但是他却并不高兴,一直认为自己是“蓬蒿人”。只有当了官,才能让自己“仰天大笑”,才能叫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古代官员像)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人,那么热衷于当官呢?

一、成功标准。

我们现在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说,成功的标准很多,各行各业都能取得成功。但是古人并不这样认为。古人认为,只有当官了,当大官了,才能取得成功。

古代对于成功人士的描述,一般是“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三个词,分别代表着个人、祖宗和后代。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是整个家庭的事情,还是整个家族的事情。

而要让个人以及整个家庭和家族都取得成功,只能当官。因为“拜”“封”这些,都是皇帝的行为。只有当了官,皇帝才会对某个人进行“拜”“封”。而“光”“耀”以及“封”“荫”,也都是朝廷的事情,是在“拜”和“封”之下连带进行的。

显然,除了当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古代成功的标准决定的。

(古代士人,图取其意)

二、社会地位。

古代的各个门类中,“士农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士”其实还不是当官,“仕”才是当官。“士”只是读书人。所以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这个“士”与“仕”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士”是“仕”的一个准备。只有读书才能当官。而读书唯一的志

,也就是当官。古代从来没有听说过通过读书,可以成为“农学家”“工学家”“商学家”这样的。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直接指向当官的。可见当官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

(网络配图)

三、伦理规定。

古代人热衷于当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古代从伦理上规定了当官的重要性。

古代最重要的伦理是“三纲五常”。在这“三纲”中,特别讲到了国家、家庭和男女之间的关系。国家关系作为第一关系,讲的是“君臣”。而“君臣”其实就是官场。

也就是说,“官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而不是“农场”“工场”或者“商场”。

就算是古代伦理中的第二关系“父为子纲”和第三关系“夫为妻纲”,其实也与当官密切相关。比如我们称古代的官员为“父母官”。就是说,古代的官员,相当于老百姓的父母。由此可见,“当官”的第一伦理,是统摄了家庭的第二伦理的。再比如,古代的妻子,都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官人”。我们知道,古代对人的称呼,其实是一种尊称。既然妻子尊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这就说明,第一伦理又统摄了第三伦理“夫为妻纲”。

总之,古代从伦理的各方面,都确保了当官的重要意义。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会从成功标准、社会地位、伦理规定各方面,都在强调当官的重要性呢?

很明显,这是古代统治者为了确保统治,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古代统治者是通过官场来确保社会稳定的。中国古代从古至今都是大政府小社会,政府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政府稳定不乱,行政效率高,整个社会也都能保持稳定。

也就是说,政府是解决社会所有问题的要素。

虽然古代也有“政权不下乡”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县级机构以下是没有政府部门的。但是,管理整个乡下的“士绅阶层”,其实全都是当官的。读书人、退休官员、或者官员的家人等等。由此可见,古代没有一个地方能离开官场,当官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