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饰容貌带来的精神体验
在魏晋时期,这些名士们修饰容貌不但是可以带来物质上的利益,还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这与魏晋社会的文化风气,贵族习俗等息息相关,在这里笔者会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叙述。
卫玠
1,魏晋玄学的流行
玄学在魏晋时期流传的非常广,很多震惊一时的名士都将《道德经》、《庄子》、《周易》的视为人生指南。对他们而言,谈玄论道往往是体现一个人修养举止的唯一衡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学术方面的大师,比如我们刚才所提到何晏,就是‘贵无’这一思想的开山祖师。
名士们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举止,会体现在他的外部特征当中。如果学问很深,就会呈现出一种神明之境。所以在这个时候,颜值越高,就越容易获得名士之间的认可,即便是外貌“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的刘伶,也一番别样风韵在身上。
左思这样人,虽然才华横溢,又有轰动性著作问世,但是却得不到名士群体的认可。
2,享乐主义的盛行
在这一时期,文人很难参与政治,前半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学习的《四书五经》、治国之道都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只有钟情于山水之间和诗词歌赋之中,日日夜夜都在寻欢作乐,放浪形骸,与传统的儒家道德决裂,推崇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著名的书法家、名士王羲之就曾经感慨道:“我卒当以乐死!”而美好的仪表,和众人的赞美,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神上的愉悦感。于是,他们将美容、长生、快乐,这几个本不相关的领域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后来自然会成为喜欢附庸风雅的名士们的首选。
3,门阀制度
嵇康
众所周知,在晋朝时期是采取的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名士大多数出身于士族当中,由于有父辈的余荫照顾,所以衣食住行都唾手可得,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不用自己进行奋斗。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非虚,魏晋名士绝对的舒适滋生了生活的腐化。
他们酗酒,服用五石散,终日沉迷于对国家毫无意义的清谈当中。成了当时名士生活的常态。在嫉妒的空虚无聊的情况下,这些名门高士自然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在修饰容貌方面。
也有足够的金钱和闲情雅致购买大量的化妆品“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老农和“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们自然不会有这样的轻松洒脱。
三,人的本能
喜爱美好的容貌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偶像,比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而与此同时,在中国香港,风头最盛的乃是狄龙和姜大卫双生。到了九十年代又有四大天王风行一时。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小罗伯特唐尼、基努里维斯这样的优质偶像,就连印度也有兰维尔辛格和萨尔曼汗这样的俊秀偶像。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热爱颜值的现象呢。权威的社会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美好的容颜背后隐藏着健康的身体还有富有的家世,是进化基因中优势的体现。
裴楷
魏晋时期距离如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时光,但是人类对于这些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由此可见,人类的这种本能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DNA当中了。
四.心灵美更重要
从上可知,容貌在魏晋时期,是人出人头地的重中之重。但如果认为,魏晋时期只看容貌,那便与事实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上述的名士大多数也是学富五车之辈。其中不乏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者,单凭颜值高,却胸无点墨的豪门子弟,也会引起名士们的唾弃。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模样固然很重要,但是腹中的才学要更加重要。即使极端注重人仪表的魏晋时期,但凭容貌登堂入室者近乎没有。反而是像王猛这样的丑陋男人,得到了桓温和苻坚两人的青眼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