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处于败势,关羽全军覆没,赵云全军而归,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2020-09-21 08:56:48 作者: 同是处于败势

第二个原因是关羽和赵云处理战役的方式不同。

如果从《孙子兵法》上所说的来看,关羽在荆州之战中,他的所作所为是违背兵法的。而赵云在斜谷的处置,则是符合兵法的要求的。所以双方的结局也不尽相同。

兵法云,“是故散地则无战,轻敌则无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身处“散地”则不宜作战,而身处“轻敌”则不要停留。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看到,关羽在得知东吴袭取荆州后,率领他的军队南下,想要再次夺回江陵,恰恰违背了“散地不战”的原则,将自己的军队带入了离散的深渊。

如果关羽理解“

散地

不战”的原则,那么他对于从襄樊撤军的行动就会更加谨慎。如果关羽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能避免大军离散的结果的。可是,我们看关羽在回军途中,他派出使者,并且使者回来后都没有任何预防措施,可以说,关羽根本就无视这些兵法的基本原则,他的军队离散,与他的没有作为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而赵云是作为则与“轻地无止”的原则相符合。他在得知街亭之战失败,诸葛亮大军撤回的消息后,马上组织了撤退。由于赵云行动迅速,组织严密,在“轻地”根本就没有拖泥带水的停留。这使得赵云的军队迅速的摆脱了不利形势,顺利的撤回了汉中。

第三个原因是双方军队所处的形势不同。

虽然都是战败,赵云的形势要比关羽好得多。赵云是作为疑兵,他没有具体的作战任务。在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他和后方的道路是畅通的。赵云只要迅速通过斜谷撤回根据地汉中就算完成任务。而且他的手下也和赵云一心一意,都有同样的安全撤回的愿望。这样,赵云可以指挥若定,从容撤退。

可是,关羽在荆州之战中,所处的形势则比赵云险恶万分。由于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错误,让东吴袭取了荆州。而关羽在从曹操那里得知东吴要袭取荆州的消息后,还犹豫不定,贻误了战机。当得知荆州已失,再回师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在这个时候,关羽背后是曹军占据的襄樊,前面是东吴占据的荆州。尤其恶劣的是,刘备委派的宜都太守樊友不战而逃,使得荆州与西川的通道全部被东吴占领。这样,关羽的这支军队就成为了没有后方,无法与友军联系,四面被围的孤军。

尤其是糜芳的投降,使得江陵不战就落入东吴之手。关羽部下的家眷都在江陵,也一并落入了东吴之手。东吴的吕蒙一边善待这些家属,一面利用关羽的使者将这些家属的消息传递给关羽的部下。这样一来,关羽的部下都失去了战心。

一方面,跟随关羽肯定必败无疑,而且还会连累自己的家属。另一方面,投靠东吴不但不会有生命危险,还会解救自己的家眷。这样一比较,关羽的手下自然有了选择。关羽的大军离散也就在所难免了。

结语:

关羽在荆州之战中,和赵云在斜谷之战中,都面临着被敌人追击的不利局面。可是,赵云将军队基本完整的带回了汉中,而关羽却大军离散,身首异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所处的环境、处置方式和对敌情势不同造成的。

从这些因素中,集中体现出的还是由于刘备阵营中将领的兵法水平低。刘备阵营的将领们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对兵法进行深刻、透彻的研究,使得自己遭受了不应该的损失。刘备只有得到了法正,才弥补了这一点,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可是法正一死,刘备马上就在夷陵之战惨败。

如果刘备阵营的将领们,尤其是关羽,对于兵法再有一定深入的研究,就有可能避免荆州之战的失败。也正是因为如此,关羽虽然有着善抚士卒的名声,也挽救不了全军覆灭、身首异处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