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历史价值,这幅《步辇图》在国画发展史中也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它采用的是工笔重彩,用色既大胆又典雅,并且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从此时开始初唐绘画已逐渐进入手法张扬、内容丰富、表扬力强的盛唐风格。
所以这幅《步辇图》兼具艺术性与很强的历史价值,既是唐与吐蕃友好交往、民族团结的见证,也是研究唐朝人物画的重要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雍容闲雅的盛唐气象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辽宁博物馆 宋摹本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公元712-741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的巅峰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天宝年间唐朝人口一度达到8000万人,商业发达,城市繁华,开放且包容,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浪漫盛唐。
这幅游春图画的是杨贵妃的两位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在三月三游春的场景,三月三上巳日,唐朝的仕女们在此日都会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杜甫的《丽人行》中就有对此描述: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画中一马当先的男装仕女便是虢国夫人,盛唐时期民风开放,贵族女子作男装打扮是常有的事。画中色彩丰富和谐,服饰华美,人物面容丰满,体态丰腴,连马儿都是肥壮的,画风悠闲而懒散,充满了幅盛唐时期的雍容闲雅审美意识。
这幅画的作者张萱,是唐朝宫廷画师,尤其以仕女画留名,在他之前,女性人物画多是以“列女”“孝女”等说教故事为题材,而他的仕女画引领画家们将笔触转向表达现实生活,直接影响了晚唐五代的画风。
作为一幅盛唐时期的人物画、仕女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虽然描绘的是贵妇们游春的一个场景,但画中反映的社会风气,即上层社会的妇女喜着男装、穿“胡服”、骑马、打球等,让后人了解到唐朝妇女的真实生活,这是仕女画的一大进步,也是唐朝文化开放的见证。
不过,凡事盛极而衰,在这繁华与欢乐的背后,忧患已经在步步逼近了。《明皇幸蜀图》大唐的哀歌
《明皇幸蜀图》唐 李昭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摹本
晚年的玄宗沉迷于享乐,不理国事,此时的大唐王朝看似依然繁盛,但内里不堪一击,尽管早就有很多人说及安禄山有谋反之意,但狂妄自大的唐玄宗根本不信。
直到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大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那些守令,要么厚颜无耻地大开城门迎接叛贼,要么仓皇地弃城而去,只有平原郡太守颜真卿迅速集兵,守住了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并在北方联合了义军对抗叛军。
但还是势单力薄,仅仅一个月后,12月13日,安禄山就占领了东都洛阳,第二年的6月叛军直逼长安城大明宫,而此时的唐玄宗却带着杨贵妃和亲信偷偷地逃出了长安,留下长安城无措的官员和百姓面对安禄山的血洗和杀戮。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说,这和这幅画有什么关系呢?这幅画名为《明皇幸蜀图》,看起来好像是唐玄宗到蜀地去巡游时的场景,画面右下方的红衣男子即为唐玄宗李隆基,看起来整支队伍都很闲适自在啊。
但实际上,这幅画描绘的却正是安史之乱时玄宗出逃四川的场景,而且在到达画中的地点之前的6月14日,他才刚在“马嵬之变”中失去了心爱的杨贵妃,前路未知,后有追兵,爱人已失,他怎么可能在此时还有闲适的心情,而且此时的玄宗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怎么也不会是画中这幅模样。
了解了这些再看这幅画就是天大的讽刺了,明明是仓皇出逃,却要美化成一幅幸蜀图,掩饰错误和失败并不能让一个帝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