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案:此案围绕太子展开,皇帝也牵扯其中,最终成了悬案

2020-09-29 12:55:25 作者: 中国古代大案

明朝万历年间,先后发生了两起妖书案,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党派之间的斗争暴露无遗。虽然最后拉出来一位背黑锅的主谋,暂时平复了这件大案,但是给之后的明朝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很长时间内党争成了明朝的一大顽疾。

如果让我说,这件案子的爆发,责任最大的就是明神宗,简单来说妖书案是围绕立谁为太子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如果不是明神宗犹豫不决,这些人又怎么会有争论的机会呢?案子爆发后神宗只想息事宁人,前后两次都是草草了之,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

通常太子之位都是嫡长子来当的,当时的嫡长子是朱常洛,虽然贵为长子,但是他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个宫女,可能是因为神宗的母亲也是宫女,所以这件事唤起了他童年不美好的记忆,于是他十分不待见这位长子。

后来他的爱妃郑氏生下了一位儿子叫朱常洵,神宗本来和郑氏的感情就非常好,生下的这个儿子也是十分宠爱,和对朱常洛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做法也引起了朝臣的非议,很多人都私下议论,认为神宗想要废掉长子立朱常洵为太子。

虽然多次解释,但是流言始终没有断过。再加上神宗对郑氏言听计从,很多大臣都对她非常不满意。当时有一个叫吕坤的地方官,写了一本《闺范图说》,书中收录了历史上一些贤妇烈女的故事,为的是教化女子向先辈们学习。

后来这本书传入了宫中,被郑贵妃看到了。她想要把自己也放进书中,于是召见了伯父郑承恩,两人在一番商议后,重新写了一版书籍,使用的仍然是原书的名字。以东汉的明德皇后开篇,增添了十二位新人,最后一位就是郑贵妃自己。

如果不深究,也许我们会觉得郑贵妃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事情有如此简单,妖术案也就不会被称为大案了。朝中的官员听说这件事后,立马上书弹奏了原书的作者吕坤,称他写这本书是为了讨好郑贵妃,包藏祸心。

整个案子中最冤枉的恐怕就是吕坤了,他的书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被重写,还突然扣下来一顶大帽子。大臣们都纷纷上奏,要求神宗赶快确定太子人选。不过这件案子牵扯到了他的爱妃郑氏,于是他马马虎虎地敷衍过去了。

结果没安稳多久,山东有一人写了一篇叫忧危竑议的文章。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提及立太子的事情,但是内容影射了国本的大问题。大概的意思就是吕坤讨好郑贵妃,看似是拔高了郑贵妃的地位,其实他们都是在为朱常洵做打算。

这篇文章以传单的形式,在全国各地流传,连京城都没能避免,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皇室的丑事,这让神宗丢了颜面。他想要深入调查,但是案件涉及到了自己的爱妃;可是不调查又无法压下民间和朝堂上的质疑。

于是他从山东找出来两位之前批判过郑贵妃的官员,押到京城当了替罪羊,在经受了严刑拷打后,神宗直接给二人定了罪名,虽然罪名是结党造书,但神宗也知道这俩人是被冤枉的,所以只是把他们贬到了地方,并没有判处死刑。

明神宗拍板结了案子,大臣们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民间的流言只要派锦衣卫出动,自然可以镇压。虽然这件事被压下去了,但是主谋并没有被查出来,所以第一次的妖书案,也成了明朝的三大悬案之一。

虽然最后的真相没被查出来,但案子的真相其实已经被点出来了。妖书案作为党派斗争的案子,表面上结局没有胜负,但实际上是支持朱常洵的党派胜利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在忧危竑议一书中,已经把他们的所作所为都点明了,只凭着这篇文章,就可以深入地查查真相了。神宗心里也清楚,所以他不敢深究,只能找出来两个无关轻重的人惩罚一下。这种做法已经表明了他其实是支持朱常洵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