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西汉彩绘负壶陶鸟

2020-09-29 14:30:02 作者: 【云上博物馆

我国周朝时就有献鸠敬老的习俗,这与我国古代敬养老人的礼制有关,在当时还专门设置了名为“罗氏”的捕鸟官职。每年仲春二月,罗氏负责掌管用罗网捕捉惊蛰后复苏的鸠鸟,这时候的鸠鸟体内充满着生机,是一种高级滋补品最适宜“养老助生气”。罗氏代表天子把他们献给老人,希望老人食用后,能幸福吉祥、长生不老。到了汉代,人们还把手杖之首雕成鸠鸟送给老人,希望老人们能够得到鸠鸟的保佑,长生不老。相传汉高祖刘邦用鸠杖以扶天下老人,故敬养老人逐渐演变为授“鸠杖”的制度。此外,“鸠”与“九”为同音,古代两字通用。九是个位最高的数字,有着独特的含义,又称无数,象征极高、极多、极大之意。汉代墓葬中出土此类器较多,表明老人使用鸠杖较为普遍。

《后汉书·礼仪志》中还记载:“仲秋之日,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铺之糜粥。”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曾云:“煮米使糜烂也。”“糜粥”就是一种用石磨盘或石臼,将米处理的很细腻并且颗粒碎小而熬制成的一种粥浆,是极易进食和消化的食物,对老人来说,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不噎之食”。

这种粥浆在古代是用壶来盛的,而鸠鸟两翼上所负的那一对彩绘陶壶,正是用来盛糜粥的。由此可见,此器用不噎之鸟载负着不噎之食,充分体现出当时生者对死者的良好祝愿,反映了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中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汉代人较为普遍的寄托,是一种吉祥如意与益寿延年的思想寓意。彩绘负壶陶鸟正是汉代人们向往长寿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至此想必您对这件文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您有机会到济南市博物馆来一睹这件珍贵文物的风采。

谢谢您的收听。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