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济南市博物馆在展示本馆精品展览、线上展馆、3D文物、文物动漫片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陆续推出“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的需求。
今天,济南市博物馆讲解员为您讲述馆藏文物“西汉彩绘负壶陶鸟”。
西汉彩绘负壶陶鸟,这件展品出土于1969年济南无影山西汉墓的11号汉代早期墓中,是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3件国宝级藏品之一。彩绘负壶陶鸟以其高大威猛,雄健豪放而独具特色。陶鸟两翼伸展,双翼各载一壶,器形一致。其中陶鸟通高52.9厘米,宽43.5厘米,体硕大,形似鸠,昂首挺立,双目圆睁,短啄,颈与胸部绘赭色鳞状羽纹,双腿粗壮有力,足三爪有距,立于方形平座之上。其壶高颈,圆腹,高圈足,覆盖,盖上饰有3个鸟头形的扁纽,壶身饰朱色带纹及锯齿纹。西汉彩绘负壶陶鸟造型简朴豪放,生动逼真,可谓是汉代陶塑之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刚刚我们提到过这件文物的陶鸟形似鸠,那么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据文献记载,鸠鸟形状如雕,长颈赤啄。在中国古代,鸠鸟也被视为是吉祥之物。《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意思是比喻老人进食顺畅而不噎废食,由此老人才能食欲旺盛,健康长寿。所以,鸠鸟又象征着长生不老。
我国周朝时就有献鸠敬老的习俗,这与我国古代敬养老人的礼制有关,在当时还专门设置了名为“罗氏”的捕鸟官职。每年仲春二月,罗氏负责掌管用罗网捕捉惊蛰后复苏的鸠鸟,这时候的鸠鸟体内充满着生机,是一种高级滋补品最适宜“养老助生气”。罗氏代表天子把他们献给老人,希望老人食用后,能幸福吉祥、长生不老。到了汉代,人们还把手杖之首雕成鸠鸟送给老人,希望老人们能够得到鸠鸟的保佑,长生不老。相传汉高祖刘邦用鸠杖以扶天下老人,故敬养老人逐渐演变为授“鸠杖”的制度。此外,“鸠”与“九”为同音,古代两字通用。九是个位最高的数字,有着独特的含义,又称无数,象征极高、极多、极大之意。汉代墓葬中出土此类器较多,表明老人使用鸠杖较为普遍。
《后汉书·礼仪志》中还记载:“仲秋之日,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铺之糜粥。”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曾云:“煮米使糜烂也。”“糜粥”就是一种用石磨盘或石臼,将米处理的很细腻并且颗粒碎小而熬制成的一种粥浆,是极易进食和消化的食物,对老人来说,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不噎之食”。
这种粥浆在古代是用壶来盛的,而鸠鸟两翼上所负的那一对彩绘陶壶,正是用来盛糜粥的。由此可见,此器用不噎之鸟载负着不噎之食,充分体现出当时生者对死者的良好祝愿,反映了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中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汉代人较为普遍的寄托,是一种吉祥如意与益寿延年的思想寓意。彩绘负壶陶鸟正是汉代人们向往长寿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至此想必您对这件文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您有机会到济南市博物馆来一睹这件珍贵文物的风采。
谢谢您的收听。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博物馆#文物#老人收藏
刚刚我们提到过这件文物的陶鸟形似鸠,那么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据文献记载,鸠鸟形状如雕,长颈赤啄。在中国古代,鸠鸟也被视为是吉祥之物。《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意思是比喻老人进食顺畅而不噎废食,由此老人才能食欲旺盛,健康长寿。所以,鸠鸟又象征着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