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一首中秋词,再华丽的词藻也难掩无尽的幽怨

2020-10-02 10:26:15 作者: 纳兰性德的一

琵琶仙·中秋

清 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争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冰轮":圆月的别称。

"紫玉":紫竹制的箫或者笛。

浅译:

沧海年年,青天岁岁,月满月亏,周而复始。试问冰轮,到底为何有圆有缺,是为着世人的离合,还是为着世事的代谢。又是秋风渐起,桂花的清香在天地间弥散,月华胜雪,辉照千里。奈何"我是人间惆怅客",对此良宵好月,凭添了更多的愁绪。以如今的形单影只,重对如故的团团月影,只余悲泣。

记得年少的中秋,与你花径嬉戏,情投意合,那样浓情蜜意,井畔的梧桐随着你的欢笑声坠下萧萧落叶。物是人非,可还记得你素手中的纨扇又经过了几番寒暑交替。如此今昔,只令人百感交集,此心茫茫,使人惆怅的岂只别离。今宵的我独对一轮圆月,愁肠百结。何处又传来继续的箫声,吹裂这寒夜。

浅析:

本词上片,诗人在中秋夜感怀,明月年年自碧海上升起,有圆有缺,到底是为了什么。由此发问,引出后句。在情感的营造上,诗人突出了一个"冷"字——用"冰轮"代替圆月,用雪色来形容月之光华。环境的冷正照映诗人内心的"孤冷"。

诗人本想借圆月良宵来冲散心中的惆怅,可是事与愿违,愁中看月夜,使愁更添愁。"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此句写得极具感染力,大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况味。

下片过句,诗人从写景转而写美好的回忆,着墨不多,最巧妙的一句是"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本来秋叶飘落是一个极普通的自然现象,诗人却说是由于一双人在花径嬉戏惹得梧叶飞落,仿佛梧叶有知,看到幸福快乐的一对儿也忍不住要飞落在他们身边,这看似毫无道理可言的一句却恰衬托出彼时两人的无忧怃虑。

美好的回忆诗人只点到为止,紧接着笔锋又转,哀叹年华逝水,正如晏殊所说"年少抛人容易去"(春楼春 春恨)而这种年少抛人的感叹诗人却换了一个视角,借佳人手中的纨扇历经了几番凉热来表示,则更加含蓄哀婉。

下句,诗人又自儿女情长中再进一层——人心茫茫,世事茫茫,使人平添惆怅的何只是与爱人的离别呢。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诗人的无奈一定能令读者产生共鸣。

结尾两句: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玉笛声声,吹彻寒夜,也难以遣散诗人的愁苦。本词最终结在回肠荡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