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一听就让人落泪的话?明朝遗民徐枋的遭遇令人唏嘘

2020-10-09 16:51:21 作者: 历史上有没有

父辈抗清的失败

徐汧去世前不久,满清下达剃发令,剃发一般人都知道,也就是把头发剃成金钱鼠尾辫。剃头发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已经稀松平常,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喜欢用汉族的习俗来说明满清统治者的蛮横,但是在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作为发达文明的汉人虽然在军事败于满清,但是在自我认知范围中依旧是以文明人和优等民族自居,把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代表的满族统治者视作关外的野人部落,所以在汉人看来汉人自身的生活习惯自然是文明生活的一种方式。顺治帝和多尔衮对汉人的心理状态十分清楚,于是强行推行剃发令,让金钱鼠尾辫成为征服者的象征,消除汉人的自尊,让每一个汉人看到自己的头发就知道自己是亡国奴,这种象征性的羞辱感自然激起了汉人的反抗。于是发生了江阴八十一天,嘉定三屠等等。

而徐枋的长辈们正是在这种反清起义中相继去世:

与徐枋的父亲徐汧相交的杨廷枢,也是徐枋的同乡长辈。1645年起,杨廷枢投身反清斗争,因为被人泄露消息,在外躲避后继续斗争,此后当地士绅出走,杨廷枢留下为抗清义军筹粮未走,1647年参与清朝提督吴胜兆据松江府抗清的行动,吴胜兆因为事败被杀,杨廷枢被清军逮捕杀害。死后被门生安葬。

忘年交也是长辈的陈子龙。陈子龙在弘光政权灭亡后多次组织义军举行反清起义,而且坚持不剃发,1647年陈子龙参与吴胜兆起义,此后被清军收捕,再被押送前往南京的途中,陈子龙跳水自杀,清军还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陈子龙门生王沄、轿夫吴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遗体,具棺埋葬。

授业恩师朱集璜,朱集璜在昆山县参与抵抗清军南下的守城行动失败,之后投水自尽。《明季南略》记载,朱集璜被清军逮捕杀害。

而徐枋本人也遭受了剃发的羞辱,在父亲去世后的大概四个月,当时为了躲避剃发的徐枋藏在松陵,结果被清军抓捕,在大堂上徐枋拒绝下跪,结果被清军把头发剪去。对于士人徐枋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很多士人都是忍受不了这种屈辱而自杀,当时徐枋却选择活下去,因为他牢记父亲的遗命:活着。

另一方面父辈的抗清精神也很好激励了年轻的徐枋,他在此后也投身于抗清斗争之中,他曾经也参与明朝遗民的联动,试图秘密举行抗清行动,一方面是四处搬家,这里固然有其他生活原因,当时也有反清复明的原因的秘密联络有关系。

1646年到1648年,徐枋在父亲徐汧墓前结庐居住,取名“居易堂”。

1659年前往积翠山寺

1660年前往邓尉山

1661年来到梁溪常泰山

1662年在灵岩寺住持弘储的帮助下定居天平山上沙村

而弘储和尚支持反清复明的行动,徐枋作为弘储的“布衣弟子”在暗地里四处联络明朝遗民,当时有大量的明朝遗民举行集会。而且徐枋与自己的姐夫吴祖锡联系密切,吴祖锡曾经效力于永历和鲁监国,又在郑成功、张煌言手下做事,徐枋和吴祖锡联系很显然是为了反清复明之事。但是反清复明的行为由于清朝稳固统治而逐渐消散,于是做一个遗民成为徐枋的选择。

活着的痛苦

徐枋在做遗民的时候,困境来自于生活的贫苦。徐枋的家族本身由于是士族家庭,一般都会有田产,徐家也有六顷土地,不过是家族共有,徐枋一家可以从徐家集体所有的六顷田产获得一些田租生活。但在1661年,康熙帝为了制服江南反抗清朝的情绪,下令要求江南的田赋把十年以来的逃税全部交清,由此引发奏销、哭庙等案,徐枋由于是徐家主事的人,于是承担全部责任,选择逃亡,最终徐枋失去了全部的生活来源。

明朝的遗民在失去生活来源之后,各自发展了自己的谋生手段,黄宗羲办书院教书,巢鸣盛种制成小盒子出售,徐枋不会种田,维持温饱的手段是卖画,不过他的画他并不签名,因为他这种卖画并不是指望发家致富,而是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