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五胡之乱不是由刘渊开启,但刘渊的影响确实最大的。
在西晋末年,西晋两都更是被其子刘聪攻破。给诸多异族看到了汉室的柔弱之处,自此诸胡便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
刘渊的影响主要有二:
一是他的“经历”给诸胡提供了借鉴经验。比如诸胡纷纷以黄帝后裔自称。
二是他的“汉化”使得诸胡纷纷效仿,算是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贡献。
刘渊是以质子的身份留在洛阳的。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汉家文化,并深深被它吸引。在晋朝的时光,造就了汉国刘渊,若没有这一段经历,刘渊也不过是另一个刘猛(匈奴,曾反叛晋朝被杀)。
司马炎曾想让刘渊带兵平吴,结果被人劝阻,理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带兵到了东吴,他就不会回来了。
提这个建议的人,纯属不过脑子。刘渊的势力在北方,在美稷。让刘渊这匈奴的人带兵南下,还会怕他反。就算刘渊反,其他的都是汉人,谁会跟他一起作乱?
刘渊若能领兵,他的权力来自于司马炎,抛弃了司马炎他就失去权力,怎么谋反。
晋书如此记载,纯粹是以上帝视角来阐述历史,更是为了突出天定论:人一出生,他的一切就注定了。刘渊一定会反,曹操一定会篡汉,司马懿一定会篡曹等等。
史书中老有这样的记载,比如著名的鸿门宴。
当时刘邦实力比项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用得着如此忌惮刘邦?项羽不想杀刘邦,范增还搞出了一个项庄舞剑。
若范增真的能看到未来的事情,初见刘邦的时候为什么不杀死他?
若范增真的看人如此准确,他会看不出项羽的刚愎自用,还一直追随他?
对于这些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就这样,刘渊一直“蹉跎”,直到晋室内乱,才有机会回到匈奴本部,左国城。
刘渊一开始跟随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后来司马颖被司马腾借来的鲜卑骑兵击败。刘渊便以回部族借兵为由,逃离了司马颖。
这时候的刘渊,好比当初逃离曹操的刘邦——鱼入大海。
刘渊一回到左国城,就开始谋划反晋。在晋国的几十年间,刘渊学会了用汉人的方式思考,知道出兵得师出有名。
匈奴自从东汉开始逐步内迁,便已经开始接受汉化。刘姓便是标志之一。刘邦曾与匈奴和亲,匈奴南部便以刘为自己的姓,尊汉室为舅。
这是刘渊的优势,但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关联。于是
他祭祀三祖五宗,三祖是汉太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五宗是: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强行将汉室拉入自己的战车。
不过刘渊这样做,确实能抵消不少汉家世族的抵触。
刘渊先拿下并州,扫除自己的后方。当时司马腾在并州,被刘渊连连击败。司马腾害怕了,再加上饥荒,他便将并州人口迁移到冀州,他称之为“乞活”。
后来这股流民,便成了有名的乞活军。
并州已空,刘渊觉得没什么占领的价值,洗劫一番便南下河南。他的目标是洛阳,一战攻灭掉晋室。不过这个时候的西晋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仍有强大的战力。
刘渊两次围攻洛阳,都以失败告终。刘渊这个人善于总结,能随机应变。这也是在洛阳为质子时,学到的经验。
他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战略。一看洛阳拿不下,便开始分将四出,攻略洛阳周边城镇,消耗晋室的生力军。最后再来攻打洛阳。
这一战略确实奏效了。洛阳虽然军事强大,但仅能防守,不能救援。就这样豫州、兖州、冀州等地的晋室力量被一一消灭,将洛阳变成了一座孤城。
在汉国可以拿下洛阳的时候,刘渊却病逝了。这个首个在汉室地方建立政权的异族人, 病死在床上。任何人也挡不住自然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