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族弟为何惨败司马昭?东吴援军损兵折将,曹魏失去翻盘希望

2020-10-12 16:06:12 作者: 诸葛亮族弟为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权,用暴力手段铲除亲魏势力。忠于魏室的人自然不甘心甘心坐以待毙,淮南先后发生了王淩、毌丘俭和诸葛诞三次兵变,史称“淮南三叛”。其实,所谓的“三叛”不过是司马家族站在自身立场上硬扣的帽子,不能因为司马家后来夺取了政权,就认定反抗其统治的都是乱臣贼子,是什么“叛乱”。有人说,淮南三叛是打着拥护魏室的口号,其实都是包藏私心。他们到底是包藏私心还是有一颗“魏心”,有时其实说不清道不明,但我们可以从军事角度分析双方的成败得失。“淮南三叛”中,声势最大,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当属诸葛诞寿春(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之战。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后人称他们三兄弟为龙虎狗,说蜀得一龙诸葛亮,吴得一虎诸葛瑾,魏得一狗诸葛诞。“狗”在此并无贬义,更不是讽刺,是“忠勇之狗”、“功狗”的意思。不过,我们看看寿春之战的过程,就能明白诸葛诞这个“狗”的称号,是不是实至名归。

镇压毌丘俭时,诸葛诞是司马家的重要打手,正是他拿下寿春,被封为镇东大将军,总督扬州诸路人马。有人说,帮司马家痛殴毌丘俭,是诸葛诞骗敌人的手段,目的是获得司马家的信任,是否属实,我看倒不见得。从诸葛诞后来的表现看,他应该没这个远见,当时他还没有铁了心与司马家族撕破脸,所以充当司马家的打手倒也可以理解。或许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昭会这么快把矛头对准许自己。司马昭见诸葛诞在此深得人心,又忠于魏室,不可不除,遂下诏封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可没这么傻,立即聚集两淮屯田的军民十余万,加上新招募的身强力壮的兵士四五万人,又筹集了足够食用一年的粮食,要“义讨司马昭”。同时,他送儿子诸葛靓入吴当人质,换得东吴的援助。吴国倒是没有犹豫,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派大将全怿、全端、唐咨等率三万大军(演义吹成七万),连同之前的降将文钦一起增援寿春。可见,诸葛诞的准备还是相对充分的。

对此,司马昭高度重视,如果让“叛军”与吴国联合,占据淮南地区,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共二十六万,以王基为镇东将军,带上魏帝与太后,前往寿春镇压。司马昭深知,是否能平定寿春的兵变,以何种方式平定,对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关重要。

鉴于司马大军到达时,吴国的三万援军已经抵达寿春。司马昭拒绝了王基等将立即攻城的建议,确定了“围城打援”的策略。这是因为,诸葛诞手上的兵马约有十五万左右,加上吴国的援军,城坚粮足,攻城难度和损失必定会很大。围困寿春,围而不打,专门攻击吴国的援军,代价最小。

果然,当年七月,掌握吴国政权的大将军孙綝指挥大军,率朱异、丁奉、黎斐等吴国大将赶赴寿春战场。孙綝任命朱异、丁奉、黎斐为前锋,率军五万,解寿春之围,在进至寿春城南黎浆时,与魏军石苞、州泰遭遇,被魏军打败,又被魏将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屯粮基地都陆。朱异企图率残部向孙綝靠拢,孙綝却命朱异继续死战,朱异以士兵无粮为由不从。孙琳大怒,杀朱异。朱异是朱恒之子,父子皆为东吴大将,孙綝杀朱异后,全军上下军心动乱,无人愿战,孙綝无奈,只得于当年九月率部返回建业。至此,东吴的援军被彻底解决掉,司马昭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寿春的叛军。此时,寿春城内却发生了内讧。诸葛诞的部将蒋班、焦彝认为,“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可率吴、楚之众,与魏兵决一死战。”诸葛诞却大怒,怒斥二人“吾欲守,汝欲战,莫非有异心乎?再言必斩!”蒋班、焦彝见诸葛诞如此冥顽不灵,愤而投降了司马昭,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司马昭。那么,诸葛诞为什么非要守,而不愿意决一死战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