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水浒中的八十万禁军一点都不吹牛

2020-10-14 16:06:08 作者: 禁军到底是一

读过《水浒传》的人,基本都会被林冲的出场白所惊艳,八十万禁军教头,该是多大的官?

当然,也有人不屑,说小说基本都是虚夸数字。不过,八十万禁军还真不是夸。有资料说,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的禁军数为82.6万。这里的“禁军”概念,应该理解为“兵制”,而不是狭义上常人认知的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御林军等。

那么,赵匡胤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建设禁军规模呢?

之所以如此,还要从赵匡胤的上位史说起。当年,柴荣给了他一个殿前都点检,让他好好保护小皇帝。结果,他使了个回马枪,夺了后周的江山。所以,赵匡胤上位后,特别重视自个儿身边的“保护力量”。

刚开始的时候,形成了以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的“二司”管理机构。后来,侍卫亲军司被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形成了后人所熟知的“三衙”。因此,赵匡胤在位期间,禁军人数接近了20万,而全国的军人数量却不到40万。

虽然,禁军也参与征戌,但大部分都驻扎于皇城之外,以保卫京城为首要任务。后来,这一传统得到了继承,使宋朝的其他皇帝都非常重视禁军建设。不仅在规模上扩张,更强调人员的训练。比如:驻扎在京城内的禁军,骑兵每天要进行5次操练,步兵是4次。

在赵匡胤时期,禁军制度基本是沿用后周的旧制。赵光义上任后,番号和编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直到南宋,担任皇帝宿卫的依旧是诸班直,这是皇帝的贴身禁卫军,地位在禁军中最高。

于是,有人就有了疑问:禁军规模如此庞大,且是各地招募的优秀人才,怎么后来打起仗来,没有一点威风呢?

其实,宋代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不在乎两点:

一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官掌管出兵权,尤其在南宋,都统制基本就是虚设;

二是、腐败,军饷不到位,谁还为其拼命?有时连人都招募不到。

不过,宋朝的禁军制度的确耗费了不少财政支出,因为,是终身制。也因此,从宋神宗开始,他便整编禁军,到了南宋时期,禁军的规模就相对较小了。

到了明朝,为了更好地护卫皇帝,禁军除了有守备京师的京营外,还出现了十二卫。之后,发展成了上直二十六卫亲军,独立于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就属于其中。

虽然,上直二十六卫亲军任务看着不复杂,就是卫戍皇城,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却是“面面俱到”。单单说锦衣卫,凡是涉及到明朝的题材,都绕不过这个话题。

锦衣卫的完整名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缉捕、诏狱。于是,有人将锦衣卫和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御史”相比较,二者在“诏狱”上应是类似的。

但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绣衣直指御史”没有缉捕权,且不常设置。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时刻提防着,生怕有人害他。

大概是影视剧的影响,锦衣卫给人印象大都阴暗。其实,看锦衣卫的服饰,不难发现,他们的功能首先是侍卫和仪仗,故服饰都很华美。然而,由侍卫这个角色生出更多的职责也是自然,毕竟,他们才是皇帝值得信任的人。

后来,明朝的子孙后代更是将锦衣卫发扬光大,有了东、西厂。当然,也就有了相互之间的争权与合作。但不管怎样,皇帝设立的初衷只有一个:稳固皇权。到了清朝,锦衣卫的寿命只存在了一年,就被废了。

因为,清朝禁军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

一是、组建的内务府三旗,部分宿卫工作由其负责;

二是、御前侍卫都是满人,且家室背景要求很高。

到了清朝晚期,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了新式禁卫军:神机营,用的是西方近代武器装备,兵员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拔。但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种种积重难返的问题,这支新建的禁卫军与近代化劲旅的要求相去甚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