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区华侨闽南传统民居屋顶建筑特色是什么?

2020-10-20 17:44:58 作者: 泉州地区华侨

2.泉州华侨空间轴

出洋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地区。

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这是不完全统计数据。

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印度尼西亚、马来、菲律宾等等。在日本和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相比起东南亚少。

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华侨归乡尤以南安、晋江地区人士居多。

(三)研究流程

(一)民居建筑分布统计

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中的泉州市地区及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泉州古厝》所记载,再加上笔者走访记载。泉州市辖区的鲤城区9处、丰泽区2处、晋江市6处、石狮市8处、惠安县7处、南安市12处、安溪县8处、洛阳区3处、泉港区4处,累计59处。整理为表(01)。

表 1 民居分布统计表

转述:由匠师或在地居民口述提供。

图 4 区域民居分布数量图

(二)民居建筑规模

由上一节的表1做初步统计民居规模,制作成表2。

表 2 民居规模统计表

由表2统计数据可知:

官邸:二进三开间3处;三进三开间2处;五进三开间1处;二进五开间6处;三进五开间6处;四进五开间1处;五进五开间1处。

民居:二进三开间2处;三进三开间1处;五进三开间1处;二进五开间5处;四进五开间1处。

华侨民居:二进五开间19处;三进五开间3处。

可见不论是为官为商还是华侨的民居,基本为二进形式为主,开间以五开间为最大多数。官邸规模相较于民居规模来的大,在民居规模中,华侨民居规模比一般在地居民来的大。

图 5 建筑性质分析图

(三)民居建筑屋顶形式

明代和清代的官邸屋顶形式,大多数使用硬山形式,清代官邸多有做燕尾脊,屋脊形式多为“四脊三川殿”屋顶形式。

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大多数民居的屋顶形式大多数使用硬山形式,民国时期民居多有做燕尾脊,屋脊形式多为“四脊三川殿”屋顶形式。

清末民初的华侨民居,大多数使用的屋顶形式为硬山式,但是在五开间民居的屋顶形式,除了中脊与其他民居相同的中间凹两边翘的形式相同,在五厅位置,及次路栋架到壁路栋架之间的屋顶屋脊形式与官邸和民居所不同的是,一般民居和官邸的五厅屋脊形式为,由中脊下延伸出屋脊向外起翘,做燕尾脊或其他尾脊形式,且东西两边相对称。但是华侨民居的五厅屋脊形式,则是类似中脊形式,没有从中脊下方直接延伸出屋脊,而是预留一段距离,堆叠出单独的脊身,向中厅的脊头在中脊下方有视觉相交,但没有相连,向外的脊头则与一般官邸民居的外脊头一般。而向中脊的脊头下方随屋顶斜式做2尺到3尺的规带,称为“半规”或“半规带”。东西两边五厅的屋脊形式相对称,形成在屋顶上方有六支燕尾脊,在闽南传统营造中,师傅称之为“六脊三川殿”屋顶形式。

由上述可见,泉州地区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官邸、一般民居、华侨民居三类,统计可知华侨民居在时间在线,因应建造时间相对较晚,规模较为大而使得保存数量相对较多,建筑整体完整度较高。而官邸在数量上普遍也较少,但是保存的相对也是比较完整。沿海地区的晋江、南安、惠安地区的一般民居相对较内陆的安溪县保存数量少和完整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