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一本残书引起的一系列发现

2020-10-21 17:43:16 作者: 高山杉|一本

图一2018年9月,我从孔夫子旧书网拍得《大方广佛华严经》破旧刻本一册,含卷七十七至卷八十。字体为写刻,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细黑口,左右双边,版框高17.2厘米,宽12.5厘米

(图一)。

图二此书最初引起我注意的地方是书后的几行刊记:“道光壬辰八月书此经八十卷及《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乙未闰六月毕,苾芻祖定谨识。五戒优婆夷法名师寿集施资敬刻二部共一百二十卷。金陵吴长喜学圃镌。”

(图二)“祖定谨识”四字的左侧还刻有阴文方印“祖定”和阳文方印“秃居士”。由于以前读过钦嘉枚给龚自珍(1792-1841)的“学佛第一导师”、文字音韵学者江沅(1767-1838)所作《入佛问答》

(民国三年秋七月扬州藏经院刻本)写的跋,其中提到江沅“晚同觉阿出家,法名祖定,字了因,又自号秃居士”,所以我立刻联想到刊记的作者“苾芻(比丘)祖定”必是江沅。此外我还看过朱绶写的江沅传

(冠于道光庚子秋月染香精舍刻本《江先生诗古文词遗集》卷首),里面提到:“道光辛卯,先生年六十五,受菩萨戒于常州天宁寺,乃衣僧衣,居浮屠氏舍。郡中有刊刻内典者,先生为之校勘手写《华严》《法华》《棱严》诸经登版,三年而毕,复归于家,自号秃居士。”那么这本与《普贤行愿品》写刻于道光壬辰(道光十二年,1832)八月至乙未(道光十五年,1835)闰六月约三年间的《华严经》,定与江沅于道光辛卯(道光十一年,1831)受菩萨戒衣僧服居僧舍后所手写登版之《华严经》有关。

图三孔网的这个残本是《华严经》的唐实叉难陀译本,因全书有八十卷,故又称《八十华严》。与此《八十华严》同时书写的《普贤行愿品》,是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因全书有四十卷,也称《四十华严》。在查寻这部《四十华严》的收藏情况时,我想到以前曾在《苏州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提要》中看到过江沅批校的明善随注、慧善继述的《成唯识论随疏》刻本

(图三),那么《提要》里会不会也收有这部书而被我当时忽略掉了呢?重读之下,我发现《提要》果然著录了一部《四十华严》,只是没有提到江沅或其他人的名字,只说其为道光十四年宜园刻本。但从所刊卷一首页的书影来看,其字体和版式与江刻《八十华严》完全相同,应该就是刊记所提《四十华严》无疑

(图四)。道光十四年为甲午(1834),正好在《八十华严》刊记所记壬辰和乙未之间。顺便提一句,吴树虚辑、江了因(即江沅)手订之《因明入正理论后记》(沈海波《新发现的清代因明学文献》,《中华读书报》2019年6月5日)也是在前一年(道光十三年,1833)刻于宜园。

图四集施资刻《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法名“师寿”的女居士(五戒优婆夷),也有踪迹可寻。友人徐华勇在知道我买书之事后,立刻在胡珽(1822-1861)述《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检索到“陆安人”的传记一条,下面就节引其中所包含的重要史料:

陆安人,名岫梅,苏州元和人。归理问君吴昌濂,举一子,殇。年二十而寡,悲痛不已,得咯血疾。有以《龙舒净土文》携示者,遂回向佛乘……道光十四年,铁君定公校大乘经数十种,设局刊印,五年始毕,延其事。既从定公受三归五戒,定公名之曰师寿……四旬生日,又于师林寺供佛饭僧。亲友祝嘏者,以所刊《法华》、《华严》等经施赠……面西趺坐结印而逝,年四十一,时在道光二十八年。

(朱兆杓撰《陆安人传》,胡珽目击)

西史氏曰:余之归心佛乘也,自安人之刊经始。而安人之闻净土法门,则自先君子劝诱始。善哉,因缘之迭相化导也。迨先君子既殁,而安人行善益勤……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