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际上它对地方的影响相当有限,但毕竟还是有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也成为各个军阀争抢的香饽饽,最后被曹操夺取在手中。东汉朝廷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磨难,其中有两个人物对它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是:以乱始,以篡终。一个人彻底打碎东汉朝廷复兴的希望,一个人帮助曹操接触到汉天子。这两个人物就是贾诩和董卓。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贾诩一言乱天下
首先东汉朝廷彻底乱套,中央与地方大程度割裂,是始于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到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的时候,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有些时候也把这个时间点视为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的开端。但是东汉朝廷也不是没有再复起的希望。
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王允成功拉拢董卓麾下的并州武人的领袖——吕布,刺杀了董卓。在这个时候,身在长安的董卓余党失去董卓这个领袖之后,就被东汉朝廷招安了过来。像胡轸、杨定、徐荣等人物,摇身一变都成了汉臣。当然胡轸和杨定心里面对东汉朝廷是不感冒的,但是至少这些军事力量还是被王允所控制。加上吕布能够控制的并州派系,东汉朝廷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力量。
在长安之外的董卓余党属实是不少,他们大多是听从董卓的命令在外面镇守,作为抵抗关东联军的屏障。在董卓被刺杀之后,他们也开始变得人心惶惶,各种骚操作不断。董卓中郎将董越找董卓女婿牛辅商量对策,莫名其妙被牛辅所杀;牛辅带着几个亲信打算溜走,路上又被亲信所杀。剩下李傕、郭汜等人战战兢兢乱成一团。
这个时候除了公孙度、刘焉、刘虞这些"独善其身"的偏远的势力以外,大概分为这样几支比较强大的力量:王允、吕布所掌控的东汉朝廷;分散关中一带的董卓余党;本来要讨伐董卓,但是却陷入分裂局面的关东各军阀。这个时候地方已经难以掌控,袁绍等人既滋生野心又具有实力;董卓余党反而是一支比较松散的、相对容易掌握的力量。王允应该在尽量避免刺激董卓余党的情况下,对他们徐徐图之,吸收为东汉朝廷的复兴的营养。
但是王允没有这么做,他为了向关东的军阀示好,决定解散董卓余党;这个消息传来传去,又变成诛杀所有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本来也想学牛辅那样跑路,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贾诩。贾诩也是董卓余党之一,他为了自保,劝说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最终董卓余党重新控制朝政,东汉朝廷也就失去了复兴的最后机会。
董昭密谋结曹操
李傕、郭汜控制朝政,一开始相安无事,可是他们毕竟不是铁板一块,还是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闹了矛盾。原因很是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樊稠因为放过敌人韩遂被李傕所杀,杨定顺势撺弄郭汜与李傕对抗。李傕控制汉天子,郭汜控制百官公卿。汉天子不是那么好控制了,特别的扎手。李傕控制汉天子的时候,几乎到了众叛亲离的边缘。所以李傕在各方调停之下,答应放汉天子东归洛阳。
在东归洛阳的路上,汉天子遭到很多挫折,包括物质条件的匮乏以及反悔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的追杀。在这个过程中有出现了新的炙手可热的人物。有河内太守张杨;"白波军"出身同时也是董卓余党的杨奉;被招安的"白波军"首领韩暹;董卓余党以及外戚身份的董承。这些人和李傕、郭汜一样,也处于分裂内耗的状态。张杨屯兵在河内;杨奉屯兵在梁县;韩暹和董承在朝中控制朝政。大体上来说杨奉和韩暹是一伙;张杨和董承关系比较密切。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