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丨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020-10-25 08:55:00 作者: 重阳节丨尘世

其次是赏菊、饮菊花酒。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也被称为“菊月”。菊花在中国文人雅士的眼中是高洁、独立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传为千古名句,无数文人对此心有戚戚,赏菊也成了文人雅集的普遍活动。此外,菊花可入药,是百姓心中可辟邪祛病的植物,因此在重阳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人们在头年九月采下初开的菊花和茎叶,掺入粮食中酿酒,甚至还会加入多种草药,在来年重阳时饮用,被称为“长寿酒”。

佩戴茱萸也是重阳的典型节俗,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使得这一节俗更为人们所熟知。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果实为红色椭圆形,小巧可爱,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除了佩戴,人们还会将茱萸制成酒,《辽史·礼志》记载九月九日“又研茱萸酒”,不过其用途似乎并不是用来饮用的,而是要洒到门户上以除灾害的。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仿佛所有节日都能与食物产生关联,那么重阳节有时令美食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狮蛮”。

“狮蛮”又称“重阳糕”“花糕”,是经过装饰的面食糕点,在北宋已经开始流行。《东京梦华录》记载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飣(混杂在一起)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南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也记载了狮蛮的做法:“蜜煎局(宋代提供宴会服务的机构之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

总体来说,无论是重阳节的起源,还是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节俗,都与人们避厄消灾、健康长寿的愿望有关,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许。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重阳节成为了对父母传达爱意、彰显孝道的日子,这既是现今社会对古代节俗的发展,也是当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重阳敬老

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久久”,众人常借此时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平安、幸福。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为全国的“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从舜帝以孝德闻名天下的传说,到汉代将“孝”纳入选拔人才的考核;从唐玄宗李隆基亲注《孝经》,到清康熙皇帝大办“千叟宴”……孝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也写道:“中国文化自家族生活衍来,而非衍自集团。亲子关系为家族生活核心,一孝字正为其文化所尚之扼要点出。”他一语道出了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至几千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种民族修养,更是一种文化境界和内化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敬老?除了传统,敬老也是敬我们自己。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人还说:“莫笑别人老,自己终归老。”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去。也会在重阳这样的日子里,思念已故的亲人,翘首等待着归人,我们终将会发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无情是个贼,它会偷走青春、记忆,然后推着我们慢慢地走向生命的终结,我们都会有老去的时候,敬老,就是敬自己。

敬老爱老不仅仅在物质,更在心意。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如今,高铁很快,视频很简单。可是一句“工作忙”经常横亘在子女和老人中间,我在工作这头,父母在思念的那头。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代人虽已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然而节省一些娱乐、应酬的时间,尽量抽空多陪陪老人,多与他们来聊天,多送上一些关怀和问候,却没有那么难。“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重阳恰逢国庆假期,莫让父母尊长“重阳独酌杯中酒”,我们不妨回家耐心地听听他们的“唠叨”。

孝悌之心有之,则情感必发乎初心,尊老、敬老、爱老是重阳的主题之一,但敬老爱老并不仅在重阳这一特定的时间里,如果我们内心时刻充满爱意,处处有爱心之举,哪一天都是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