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智襄子的败亡给了我们何种启示?做人别嚣张、做人要善良

2020-10-25 12:55:30 作者: 春秋时期智襄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赵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 《资治通鉴 · 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智襄子本是晋国士族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最后却被实力较为弱小的韩、赵、魏三方联合攻灭,落得个身首异处,智氏灭族的凄惨结局,智襄子的败亡给了我们后人何种启示?

智襄子,又叫智瑶、智伯,智宣子指定智氏一族的继承人。当时晋国君权式微,军政大权分别掌握在智氏、中行氏、范氏、赵氏、魏氏、韩氏等六家朝臣之手,经过纷争,中行氏和范氏被灭,仅剩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家权臣,到了智襄子时期,智氏已经成为四家实力中最强的一家。

因智襄子聪明睿智,被其父智宣子在临终之时把智氏一族托付于智襄子,本希望智氏能够在他手中取代晋国成为一国诸侯,却没想到不但没有光大智氏,反而使智氏遭受了灭族之灾。

通读《资治通鉴》中智襄子最后败亡的事例,可以得出智襄子因何而败的原因,通过智襄子的故事也可以让我们后世之人吸取到两点警示:

第一,做人不要太嚣张;

第二,做人要懂得善良,不要把善缘耗尽。

智瑶这个人嚣张到什么程度?他仗着自己强大的家族势力,可以在朝堂之上为所欲为的欺凌君王,也可以无所顾忌的向所有朝臣索要土地、钱粮、财富,给的话一切好商量,不给的话一切没商量,就是一句话,派兵打你。

试想这样的处世态度怎么可能长久,无形之中他已经把所有人都得罪尽了,君王视他为逆臣,朝臣视他为仇敌,在当时那个大争之世虽说靠实力说话,但更重要的是经营人心,让所有人都站立到自己这一方,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搞成自己的敌人,更何况在晋国内部还没有到他智瑶一家独大的地步。

外有强邻窥伺,内有猛虎在塌,像智瑶这种嚣张狂妄,把祖上积下的善缘全都耗尽的人,败亡那是早晚的事。

在《资治通鉴》的三家分晋里有一则这样的描述:

智襄子与韩康子、魏恒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珪,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这就是智襄子的嚣张之处,跟人家卿大夫吃顿饭的功夫,他都要想法去欺侮一下人家,欺负了大的欺负小的,总之就是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厉害,更要命的是属下的建议完全听不进去,还说除了我对别人发难,谁敢对我发难?嚣张到这种地步也是属于独一份儿了。

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智襄子从成为智氏的最高统治者以后就没消停过,他给韩康子要地,韩康子给了;他给魏恒子要地,魏恒子也给了;他给赵襄子要地,赵襄子拒绝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猜测了,智瑶大怒,让韩、魏两家和他一起引兵攻打赵国,但就是这一打,让嚣张狂妄的智瑶尝到了苦头,并且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

在关键时刻,韩、魏反戈和赵一起进攻智瑶,智瑶乱军之中被三方杀掉然后灭族,天下从此正式由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

本来最有机会统一的智瑶为什么反而被实力弱小的赵魏韩灭掉呢?只因为智瑶不懂得行善缘、积善果,过分迷信武力,只因他太过于嚣张。嚣张和善良其实又是两种因果关系,一个人过于嚣张就不会有善良之心,如果善良也就不会有嚣张之举。

我们现实中也是如此,不管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拥有什么样的权势,一旦过分迷信手中的权利,它将会像一个火盆一样,在给你温暖的同时也会把你烧的面目全非,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事,不管何时,都要切记多行善事,不要嚣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