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从未有过现场办案,那“神探”之名又从何而来呢?

2020-10-30 21:42:10 作者: 历史上的狄仁

电视剧中无论是哪一版的狄仁杰,无一例外都被塑造成一副神探的样子,甚至西方国家还称狄仁杰是东方的“福尔摩斯”。但是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根本不是荧幕上那个每天跑来派去到处查案的侦探,如果非要说的话,充其量也就是个断案的法官。

东方的福尔摩斯

狄仁杰如今名气依旧高居不下,不过同现在的神探形象相比,以前人们称赞狄仁杰的时候,无外乎是围绕着“忠”、“贤”两方面进行,说若不是他力挽狂澜,唐朝断然不可能再延续200来年。

在流传下来的所有文献中,只要翻看狄仁杰四五十年的从政生涯,就会发现在这些文献记载里没有一句话,提到过狄仁杰有现场查案的经历,最多也就是在办公室里决定一下这件案子该怎么判刑,同现代法官的职责差不多。

而之所以会选择狄仁杰来做“福尔摩斯”这个形象角色,是因为他在刚刚上任大理丞的第一年,就把过去积压许久的所有案宗全部审理一清,而且没有一人申诉冤情,另外和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狄仁杰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面对再多艰险困阻也会迎头而上,任何违反乱纪的事情只要出现在他的眼前,无论这个人的身份多么高贵,狄仁杰也绝不退缩让步,在他眼里绝对容不下危害国家社会的沙子。

狄仁杰“神探”之名,其实是清朝不知道谁写的《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是一本以历史为背景虚构的长篇公案小说,而这里面的主角正是狄公狄仁杰。

后来荷兰人高罗佩来到中国以后,偶然间得到这本书,深深痴迷于其中的推理情节,于是这本书经过翻译之后就被带回了西方,然后狄仁杰就有了“东方的福尔摩斯”这一称号,一系列以狄仁杰为原型的推理小说逐渐现世。

一身正气不惧龙颜

虽然狄仁杰不是神探,但是在现实和小说里,两个狄仁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刚强正直,绝不徇私枉法、阿谀奉迎,尽一切努力去维护国家法度秩序。

在唐高宗时期,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在无心之下,不小心砍掉了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上的柏树,唐高宗认为这是对父亲的侮辱,于是就要治权善才死罪。

但狄仁杰面对唐高宗这番任意治罪的行为,也丝毫不肯退让一步,坚持按照律法办事。在狄仁杰的据理力争之下,唐高宗最终也只好妥协,最后权善才免去职位躲过一死。

后来狄仁杰升职了,继续他原先的一贯作风,于是朝廷上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倒了霉。一日唐高宗想要修缮宫殿,就去找担任司农卿的韦弘机要钱,而韦弘机在十年任职期间里,也节省下不少的积蓄,全都交予高宗修建上阳宫。

狄仁杰得知后就觉得此人有问题,外面将士们正在和吐蕃浴血奋战,韦弘机却让皇上如此奢华度日,岂不是要让天下百姓因此而埋怨皇上。正好韦弘机的家人犯了罪,于是狄仁杰就弹劾了韦弘机媚上和失察两大罪责。

高宗也明白这是狄仁杰还照顾自己的面子,于是只好准奏,先罢免了韦弘机的职位,打算等日后再将其恢复原职

还有借着高宗宠信一向为非作歹的左司郎中王本立,朝廷上其他人不敢弹劾他,但狄仁杰却不管高宗的面子,直接指责唐高宗不应该辱没王法去偏袒一个罪人。

并且狄仁杰还说如果非要偏袒王本立也可以,就把自己流放到偏远的无人区域,让朝中文武百官引以为戒,避免日后重蹈他今天的覆辙。最后王本立被治罪,而唐高宗和朝中百官也被狄仁杰的一身正气折服。

桃李满天下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人称赞狄公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而狄仁杰则回答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足可见狄仁杰一心为国,举荐了无数的人才佳士,才有了“桃李满天下”这个典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