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向户部借10万两银子,首辅大臣:不借,去世后就被抄家

2020-10-31 21:46:40 作者: 皇帝向户部借

前言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纵观历史发展长河,无数历史事件都曾告诉我们,大多数直言不讳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都因为不懂得趋炎附势,不懂得圆滑处事往往都得不到一个好的下场。尤其是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稍微一个不小心便会被皇帝责罚,重则还是诛杀九族的悲惨命运。

但即使是这样,也会有出淤泥而不染且秉公执法的人,他们一心只为天下百姓,无愧于心。明朝时期,万历皇帝向户部借10万两银子,身为首辅大臣的他断然拒绝了皇帝的要求,待到他去世后就被抄家,其命运简直是可怜可悲。少年天才

嘉靖四年(1525年),湖北荆州一户书香门第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此人唤作张居正。因为家庭的缘故,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很是上心,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所以他们严格要求他学习。自幼聪慧的他十分懂事,知道父母的期望所在和用心良苦,所以他学习十分努力。努力自然是有回报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十分有才,被大家视为是神童,文采惊人。然而大家只知道羡慕他的成绩,却不知道在这背后是多少日夜的艰苦学习。

小小年纪诵读史书,立志成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他把抱负寄托在了朝政上,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天下苍生谋取福利。有了目标之后,他便是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地开启了奋斗。1537年,年仅12岁的他便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没有上榜,但他却有了经验。此后蛰伏三年苦读,于1540年他再度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入官之后的几年,他一路摸爬滚打,进入了翰林院,而为官之路也不是他想象的那么轻松。为官之道

在官场中,短短的时间便让他知道了官场当中的尔虞我诈,本是昔日好友的两人也可以在一瞬之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为的不过是自己那些既得的利益罢了,多年的友情瞬间坍塌也无所谓。1550年,因为见惯了官场的种种争夺,忍受不了的他托词生病,停职休息了三年。在这段时间中,他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黎明苍生的生活,得知百姓生活实则不易。不忍心的他心中又燃起了烈火,自己当初不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造福吗?如今却在此惆怅若然,梦想还未实现,他怎么能就此罢休。于是一番权衡之下,他再度回到了朝堂之上。

这一次,他是有备而来。为了天下百姓安生,他甘愿付出一切,不计代价。所以在他为官期间,他一直把百姓利益放在最前面,为了改善民生,他不惜与朝廷的众多暗黑势力相对,直言不讳,甚至经常向皇帝提出意见。渐渐地,他的才华被人看见,官位也一路上升到了内阁首辅,形同宰相。得罪小人,家族蒙难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谋福利,只要是他认为不正确的便会提出来,为此得罪了不少官场中人。不过他不怕,就连皇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提出来。皇宫的光禄寺是专门用于款待皇亲国戚的地方,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而光禄寺的开销是一笔很大的钱财,每年国库都会拨出很大一笔用于此机构。封建社会年代,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想要什么都是唾手可得,生来就是锦衣玉食的皇亲国戚们自是不懂人间疾苦,只要想到什么,便会伸手向光禄寺要,哪里会想到百姓的生活问题?时间一长,这朝廷便出现了危机,国库亏空。

皇帝眼看光禄寺不够钱财,各路妃嫔又不缩减支出,于是便向户部提出借钱10万两银子,以廉洁出名的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听到此事后,断然地拒绝了。百姓所交赋税不是为了给皇家挥霍的,所以之后他做了许多革新,希望能够解决皇家铺张浪费的行为。为此,他提出了很多建议,甚至希望皇帝能够以身作则,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给大臣百官做个好榜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