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旱灾有多可怕?有人因此而亡国!一口气了解古代旱灾

2020-11-13 12:08:21 作者: 古代旱灾有多

汉朝以后,西晋哲学家

杨泉

《物理论

》中这样说旱灾形成:

阳盈而过,故致旱。

《物理论》

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专著,主要继承了张衡等人的唯物主要思想,讲宇宙发生论,这里说阳光过剩,或者太满而导致了干旱,这里已经跟天怒有了区别。

由此可见,古人对发生旱灾有个明显的思想转变,开始时认为是人惹恼了上天,到后来觉得人没有领会上天的意思,后面又归咎给太阳,但一直到宋明时期,关于旱灾发生的主流思想仍然被认为是天怒。

那么,古代发生频率究竟有多高呢?

二、发生频率有多高

当代历史学家

邓拓

《中国救荒史》

中统计记载:

从公元前1766年到公元1937年,共发生1074次,平均三年多一次。

由此可见旱灾的发生频率有多高,如果翻看历史古籍文献,我们会发现在各朝各代的史料中,都有这样的悲惨记载。汉朝的时候,文景之治出现了盛世迹象,可在这样的盛世之下,却藏着无处不在的旱灾。

司马迁

《史记·十二本纪·孝景本纪》

中记载:

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东汉

班固

《汉书·武帝纪》

中记载:

元封四年夏,大旱,民多渴死……元鼎四年夏,关东旱,人相食。

当然了,仅仅是汉武帝一朝,关于旱的记载就有很多,我们看这些记载,民多渴死,可见旱到了什么程度。而古代史书上记载的人相食也绝不是夸张手法,那是真的人吃人。

《旧唐书·德宗本纪》

记载:

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宋元之际,

马端临

编撰的

《文献通考·卷301》

记载:

北宋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旱灾导致人死,人死导致瘟疫,瘟疫导致更多的人死,十个里面有两三个死亡,这是什么样的致死率?可见旱灾的可怕程度。

《明英宗实录》

中记载:

天顺三年,辰州、永州、常德、衡州、岳州、铜鼓、五开等府卫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翻开历史书,这样的记录太多,我们无法一一举例,如此程度下的灾害,古人又会怎么应对呢?现实让我们瞠目结舌,但却也包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时代的巨大局限性。

三、古人如何应对

翻开史书,旱灾频发,查阅资料,古人对旱灾之无奈和迷信让我们感觉很无稽。古代时,人们对这种灾害并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或者用最无奈之下的办法:求雨。

其实我们在这里并不一定要谴责和鄙视古人,古代有局限性,不能用现代人的心思去想他们那个时代,他们不会人工降雨,靠天吃饭的农民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减旱。事实上,旱灾在现在仍然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害,只不过现在井多,人工降雨也是个办法,可这在古代是想都不敢想,或者想不到的事。

那么,古代人怎么减旱呢?祈祷、祈求上天收回怒火,下雨以救天下苍生。这就是古人的办法。

早在周朝时,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去求雨,以减少干旱。

《尚书·周书·周官》

中记载: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啥意思?就是说司巫在碰上大旱时,就跳舞求雨。

而这样能求下来雨吗?这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可是在那个时代,这样至少会给人一点希望,如果碰巧真下雨了,那就是国民大幸,如果不下,则说明不够心诚,接着再求。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

中记载:

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为赤龙南方,壮者舞之。戊己不雨,命为黄龙,壮者舞之。庚辛不雨,命为白龙,又为火龙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为黑龙北方,老人舞之。如此不雨,潜处,阖南门,置水其外,开北门,取人骨埋之。如此不雨,命巫祝而曝之,曝之不雨,神山积薪,击鼓而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