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村有集市吗?集市怎么出现的?一口气搞懂集市的前世今生

2020-11-13 12:05:06 作者: 古代农村有集

集市

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方便农民买卖。大家买卖一些农业和生活必需品,使农村的物产更容易流通,也给农民变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赶集”是孩子们最喜欢干的事,因为去了后可以死皮赖脸的得到点好吃的。有时候我们赶集时就会想:古代有集市吗?古代人想要出售家里的东西时怎么办?

其实,这个集市由来已久,唐朝时,

杜甫

《负薪行》

中这样写: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而明朝的

蒋一葵

《长安客话·狄刘祠》

中这样说集市:

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

这里介绍了集市的特点,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说的是京师。那么,这个集市怎么出现的?古代农村有吗?这个集市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从原始社会到周朝,以物换物是集市的雏形

原始社会时,人们其实并没有以物换物的习惯,因为以物换物必须要建立在一个最起码的基础上,那就是“物品过剩”,这里的这个物品包括食物、手工用品等等,因为过剩了才会想到要换给别人,给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在原始社会时,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时候的人们每年每天都会很担心。比如春天担心猎物短缺,夏天担心刚驯化的作物生长,秋天担心作物成熟,而冬天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在来年春天到来时不被饿死。

所以,那时候的任何东西都是宝贵的,包括一块最普通的石头工具,我们看一些自然纪录片时,会看到一些猴子手中的石块儿是很宝贵的东西,谁敢来抢那是要拼命的,而毫无疑问,我们的先民也经历过那样的时期。

真正的以物换物,应该出现在周朝。在

《周礼·地官司徒·司市》

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次叙分地而经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价,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虣而去盗……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

我们知道,周朝后期农业生产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人们是可能有剩余东西来交换的。但是我们又需要明白那时候的制度是“奴隶制”,平民是没有什么自由的,农奴更是要在巨大的井田里劳动,所以他们的剩余东西只能是手工品,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出现换,也不可能有什么规模,从《

周礼

》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出现的是被官员掌握的,等于是官市。但这应该是后世集市的雏形。

二、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集市走向农村

春秋战国时,集市仍然处于繁华地段,农村根本没有这个待遇。但这时候的集市已经不再是官市,在

《易·系辞》

中这样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系辞》

的成书年代其实存在争议,但里面有些内容应该出自孔子之手,而且从里面收录大量的孔子论述来看,多半是孔子后的学生或儒家整理。所以,成书年代最早不会超过战国前期,最晚不会超过晚期。这里面所说的“市”,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集市了。

到了汉朝时,集市更加的发达,但仍然存在于城市,

班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