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作诗4万余首,只有一首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值了

2020-11-13 12:51:34 作者: 乾隆一生作诗

乾隆皇帝不仅在清朝历史上,甚至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一位很特别的帝王,他是一个特别成功的宣传家,将自己包装宣传的非常成功,比如他的十全武功,比如他的那些兴趣、爱好,他试图向世人展示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近乎完美的帝王,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乾隆皇帝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炫耀的那些东西在世人看来就有些好笑的成分在里面。

所谓的十全武功,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他的那些兴趣、爱好。乾隆皇帝的兴趣、爱好有很多,比如收集古玩字画,比如喜欢在古籍字画上盖章题字,比如他喜欢写诗。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年有365天,一百年就是36500天,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天写一首诗,需要写一百多年,但我们知道能活一百年的人都是人瑞,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乾隆皇帝去世的时候是89岁,当然这个年龄算是很高寿了。但就每天写一首来算,理想状态下,乾隆一生能写三万余首,但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个程度,毕竟首先需要排除的就是乾隆的童年期。

乾隆皇帝25岁即位,估计在此之前,他写的诗是很少的,在诗词上的爱好,应该是在做皇帝的时候培养的,如果算从25岁开始写,一生写了60余年,要每天写两首诗才能达到一生四万余首这个数量。

平均每天写两首诗,想想也能知道诗的质量如何,这里并不是质疑乾隆皇帝的文学水平,而是诗歌这种东西,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推敲、打磨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打磨出一首好诗,当然李白那样的天才不在此列。就比如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的时候,就“僧敲月下门”一句反复琢磨,始终不能确定用“敲”还是“推”,最终在偶遇韩愈的时候,贾岛表达了自己的困惑,韩愈说“敲”字最传神,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僧敲月下门”。

由此可见,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并不是真的就脱口而出好诗词,而是需要长时间词句上打磨,下苦功,终有一天,才可能做到妙手偶得,说白了也是天才和汗水的结合体。

再来说乾隆作诗,乾隆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泡在爱好上,即便他喜欢卖弄自己的学识,但也只能在治国之余。虽然现在看来,所谓的“康乾盛世”有很多的假象,但是乾隆皇帝本人确实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在政事上并不懈怠,这就决定了他在业余爱好上的时间有限,再分到各种爱好上,那么就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花在作诗上的时间必然不长,可能略一沉思,一首诗就出来了,诗的内容不过就是四五二十个字或者四七二十八个字,再取个题目,甚至未必会考虑对仗、押韵什么的事情,想必按照乾隆皇帝的性格,他的诗自然是比较工整的,是符合诗的要求的。

但是也仅此而已,至于具体的内容,我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就好比是打油诗,意境什么的是不怎么考虑的,有些甚至是根本看不懂的,反正只要乾隆觉得好就是真的好,但是乾隆写的这四万多首诗也并不是都一言难尽,要知道其中有一首是入了小学语文课本的,那就是著名的《飞雪》,是这么写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是不是朗朗上口?是不是浅显易懂?是不是好诗?当然是的。这首诗估计没花几分钟的时间,天空中飘起了雪花,乾隆皇帝在百忙之中看着天空,突然灵光咋现,然后低头一挥而就,于是就有了这首写进小学语文课本的诗,这是乾隆的幸运,写了那么多诗,终于凭借才华而不是自己的权势被后世认可了。

很多人觉得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只有一首诗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未免太过难看,其实不然,有些诗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写出一首打动后人的诗,尽管这些人写的诗没有乾隆多,但也是花费了时间的,也是一张张草稿纸扔掉了的,从这里来说,乾隆的诗能有一首被后世认可已经算是幸运了,毕竟是认可了,让这个爱好不至于只是被笑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